嘈耳(tsō-hīnn)慒心(tso-sim)

不知道為什麼,教室突然出現一股奇怪的低頻噪音。我向來對這類聲音很敏感,自己待在教室裡也覺得不太舒服。而且有幾次就在上課的時間出現,我一想到這對同學們的干擾,真的有兩三天都睡不好。


(非當事狗。其實,本文根本沒有當事狗。這是一對長駐大安森林公園的帥氣狗狗。)

直到那天的靜坐課。

那天下午我自己就在一陣一陣的噪音「攻擊」下,靜坐了一段時間。突然才理解到,我一直預設,噪音在「攻擊」我,我受到噪音的「攻擊」。

或者說,我選擇了「認為噪音在攻擊我」這樣的認知。心裡一旦完成這樣的選擇之後,原來的「嘈耳」(tsō-hīnn)(吵鬧聲響)立刻就升級變成「慒心」(tso-sim)(心煩意亂,焦躁憂慮)。

因為這樣的理解,因為認識到自己的預設、自己的選擇,原先由我自己幫忙參與、一起完成的「我覺得我受到噪音攻擊、因此我才會這麼煩躁」建構工程,彷彿瞬間瓦解、潰堤。聲音還在、振動還在,耳朵還聽得見、皮膚也還感受得到,但心裡好像鬆了不少。

我記得靜坐課之前就一直想著,「嗯,今天晚上靜坐課,我就是要玩這個梗。反正噪音就是會出現,我就將計就計吧!」

我揣想的稿子,主軸大概是這樣子的:

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不平靜、甚至不安的環境、世界裡,噪音層出不窮,不只是外來的噪音,還有自己心裡永遠停不下來的內心小劇場,不斷上演著幻想、期望、失望、痛苦、憤怒、恐懼等等戲碼。重點不是想辦法找到一間能夠隔離一切噪音的教室、道場,躲在裡頭練習、享受安靜、平靜,而是要認識清楚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其實絕大多數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也只有從自己內心去舒緩這些不安的情緒,才能進入真正的平靜……。

沒想到,一開始帶著大家靜坐時,噪音竟然就停了。我覺得好像什麼人在和我開玩笑似的,匆匆轉了個話頭,繼續靜坐課。

當然,外在的聲響後來果然又再度出場了好幾次。這些物理現象,不會因為我想像他們不存在就消失不見。還好過兩天找了人幫忙,也從產生物理現象的源頭去處理好了。噪音事件總算就暫時告一段落。

我又說「噪音」這個詞了嗎?對不起,我要說的是,「聲響」、「聲音」,或者,「奇怪的」、「不太理解」、「不請自來」的「聲響」。

[延伸閱讀]
「全世界都給我安靜下來!」
愛會記得沓沓仔行,才有機會向耳聽(ànn-hīnn-thiann)
實用咒語系列之二:they are there, and you are here
全然專心,聆聽
心要安靜下來之前,先釋放肢體的緊繃吧!
The World IS Sound 世界就是聲音

身體的彈性與適應

我在新教室拿著熟悉的紙拖把拖地,拿著不熟悉的好神拖拖地。地板比舊教室窄、比舊教室長,面積大一些,拖起地來時間比較久,一不小心就要花更大的力氣。我提醒自己注意脊椎、特別是腰椎,要感覺得到核心的陪伴,要順順地輕鬆呼吸。

肌肉帶著好多記憶,身體帶著好多記憶。但同時,肌肉很有彈性、身體也很有彈性。我跨著步伐,左腳重右腳輕、右腳重左腳輕,很有打拳重心位移的味道。只是前前後後要多走很多步。

肌肉和身體的記憶在告訴我,現在面對的是嶄新的體驗,和以前不一樣了。心裡的反應,有些興奮,有些惶恐。

打開音樂來陪伴。新教室的空間,共鳴的效果很不一樣。有同學說,新教室這裡好適合聽音樂哦。好像是吧。大概是是因為新的空間,我恢復了上課前放音樂的習慣,古典樂、電子樂、自然聲響,在同學來上課之前,有時候就自己一個人在音樂的陪伴下,打打拳、跳跳舞。

這三四個月以來,找新教室的地點、裝修、搬遷,身體一直在調整與適應。再加上一些家裡大大小小可控制、不可控制的事,還有外在大環境疫情的變化,常常睡也睡不好,情緒也時不時在飽滿到隨時要爆炸的狀況。直到開始在新教室上課,狀況大致上確定下來,整個身體裡深層且深沈的緊繃感終於能慢慢釋放掉。

給自己寬裕的時間,提醒自己,事情總是會有出路的,用不著那麼著急。身體有足夠的彈性,讓身體慢慢去適應吧。

最近有幾堂課有八九位同學來上課,我讓同學們一字排開。大家邊練習,我邊講解,從第一個同學面前,走到最後一位同學腳邊。很有意思的體驗。整堂課的過程,我就是來來回回走,來來回回講話,來來回回和一個一個同學互動。

一開始我覺得好像什麼地方怪怪的,好一會兒才明白,在以前的教室,八九個以上就有點「滿」了的感覺,現在八九張瑜伽墊一字排開,教室好像還空空的。這種不習慣的空間感大概過了四五堂課我才慢慢適應。

現在幾乎每一堂課我都會請同學們練習跳,站定跳、蹲著跳、兩邊膝蓋一起往胸口提高的跳躍動作,兩邊腳跟一起往臀部踢的跳躍動作。因為新教室在一樓,底下沒有地下室,不必再擔心吵到樓下鄰居,大家都可以盡情跳跳跳。

跳著跳著,可以看到大家歡笑的氣氛倒是和以前差不多。

每堂課大休息後,我照例輕輕敲著頌缽,呼喚同學把自己的意識帶回身體來。突然發現,頌缽敲起來的聲音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我慣用大小兩塊瑜伽磚墊在頌缽底下當共鳴箱,頌缽唱出來的聲音我一直覺得很舒服。不過這招到新教室不管用了。我繼續再試了幾種新的排列組合,這兩天發現直接捧在手上敲,效果還不錯。

說不定還會再有別的新招,等著瞧吧。

[延伸閱讀]
疫情嚴峻期間的自我練習
新習慣來得有夠快
「平常動作」之「理想的站姿」
別被框在想像的標準裡
緊繃的相反詞是鬆弛,還是舒服自在?
The World IS Sound 世界就是聲音

2021歲末聯想

很多人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的 2021 年,終於要告一段落了。過去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真的是辛苦了。因為疫情,非常多人的生活作息、身心健康狀態、經濟來源都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一兩個月,對很多人來說,大概算是「唉,總算能夠好好喘一口氣」了的心情。

儘管全世界的疫情,看起來又有一波大流行風雨欲來的態勢,真的,好佳哉(hó-ka-tsài),我們在台灣,還能夠聚餐、還能夠放假郊遊、還能跨年、還能在室內外不戴口罩運動,真的該謝謝上蒼、謝謝大家、謝謝一起配合防疫政策的我們自己。


* An acrobat climbing a pole held by another man while a musician drums out a beat. pix source

我想到阿含經裡頭一篇以特技表演者為喻的經文,在這個時節,分享給大家。這是一段佛陀說的故事。他告訴聽講的眾比丘:

「比丘們!從前,有一位旃陀羅竹竿特技表演者,舉起旃陀羅竹竿後,召喚徒弟昧達迦大林迦說:『來!親愛的昧達迦大林迦!你登上我的肩膀後,站到旃陀羅竹竿上。』

『是的,老師!』

比丘們!旃陀羅竹竿特技表演者的徒弟昧達迦大林迦回答後,登上老師的肩膀,然後站到旃陀羅竹竿上。

比丘們!那時,旃陀羅竹竿特技表演者對徒弟昧達迦大林迦這麼說:『親愛的昧達迦大林迦!請你保護我,我將保護你,這樣,我們相互守護,相互保護,我們將展現技巧,我們將得到利養,並且我們將平安地從旃陀羅竹竿下來。』

比丘們!當這麼說時,徒弟昧達迦大林迦對旃陀羅竹竿特技表演者這麼說:『老師!不是這樣。老師!請你保護自己,我將保護自己,這樣,我們自我守護,自我保護,我們將展現技巧,我們將得到利養,並且我們將平安地從旃陀羅竹竿下來。』」

(相應部47相應19經/私達迦經,莊春江中譯,全文請見「莊春江工作站」

佛陀接著表示,徒弟建議的才是正確的方式。

在《雜阿含619經》裡的說法是,「己自護時,即是護他;他自護時,亦是護己」

不少人在遇到困難麻煩的狀況時,習慣反射性地先把矛頭指向他人;或者心裡會想說,「我那麼為你著想,你怎麼都不能體會」,「我一直在幫你顧這個顧那個」。我們總以為,問題當然是別人身上,;我們總以為,先發大心願幫別人解決問題,才是慈悲的表現。

佛陀的建議比較不打高空、比較切實可行、可能也比較有效:就先老老實實看顧好自己的念頭,看顧好自己的行動。

這兩年來的防疫,驗證了這樣的看法:與其浪費時間打口水戰,與其只是一直在卸責或者找戰犯,不如我們自己先切實好好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打疫苗。切實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他人,才能保護他人。

防疫的心法是這樣,日常生活、動作和靜坐的練習也是這樣。

有時候我會聽到同學在下課時討論其他同學的動作表現;有時候我們也都會不小心,企圖把最寶貴的能量、資源,用在妄想改變或者保護其他人的心思。

先保護好自己。

好久以前聽過一位老師說過,「照顧好自己的呼吸,是我們立刻就能對世界做出的貢獻。」

新的一年,一起來練習好好照顧自己、保護自己!

[延伸閱讀]
一個簡單可行的預言
種下你的種子
2015 這一年,都記得的
用我的身體說謝謝
「解脫道上不會有伴,就你自己。」

用我的身體說謝謝

去年過農曆春節時,我去了東部健行,一回到台北,才發現武漢肺炎可能已經傳入台灣了,大家瘋狂搶購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我等於晚了幾天,暫時買不到口罩。

我還記得一位同學來上課的時候,私下塞給我一個紙袋,裡面是滿滿一包口罩。人家送的大禮,我一直清楚記在心裡。

全世界大風大浪、台灣平平靜靜過日常生活的 2020 年、2021 年上半年很快就過去了。突如其來的三級警戒,忍著忍著,也已經快滿整整兩個月了。

這段時間,大家都有很多委屈,辛苦,憤怒,怨恨。此外,可能也還有滿滿的感激之情。

感謝醫護、防疫等等工作崗位上流汗付出的人士,感謝這段時間讓我們還有得吃、有得買的商家和服務人員,感謝鄰近的日本、太平洋另一頭的美國,還有地理、心理上其實都很遙遠的立陶宛、斯洛伐克。

我自己也要特別感謝這一段時間一起來上網路直播課的朋友們,從剛開始還緊張得要命的狀態,到後來的直播課,我已經能夠輕鬆自在看著同學們家裡自由來去的小貓小狗小朋友。也感謝這段時間來信、訊息往來鼓勵打氣的朋友們。

前幾天我順利預約到可以施打疫苗,真的覺得感激。於是決定在打疫苗之前,先去做一件五十年來從沒做過的事:捐血。

既然動了念,就儘快行動。

跑了一趙捐血中心。護理師詢問完基本事項後,在左手無名指戳了一下,擠出兩滴血,先驗血紅素,護理師還稱讚說,「顏色很漂亮哦,一定沒問題啦」。

不過我只能捐 250C.C.。開始抽血時,我問了幫我抽血的護理師,是不是因為我是「首捐」因此只能比較少量。護理師笑著回答說,體重淨重要六十公斤以上,一次才能捐 500C.C.哦,她又看了我一眼,「你太瘦了啦」。

五六分鐘後出針。這 250 C.C. 的血液順利貢獻出去。


(吃到一半的抽血紀念蛋糕)

我吃了捐血中心送的芝麻蘇打餅乾、配了一瓶蜜香柚茶,拿了一堆紀念品(其中有一塊是元樂蜂蜜蛋糕)。

這個星期帶了家裡長輩去打疫苗,接著自己去捐血,今天早上自己也打了第一劑 A.Z. 疫苗。對我來說,這些都是非常新奇的身體經驗。

疫情還會怎麼走下去,沒人說得準。我們做自己該做的、自己能做的。

法國哲學家卡繆在1947年《鼠疫》裡,有一段主角李厄醫生和記者蘭柏的對話,在疫情嚴峻的這段期間很多人都引用過,我覺得很值得再讀一次:

李厄站起身來,頓時顯出疲態。

「你說得對,蘭柏,完全正確,關於你要我做的事我覺得很對也很好,所以我一點都不想要改變你的心意。可是我還是要跟你說:這一切無關乎英雄主義,而是一種正直。說出來可能會讓人發笑,但我覺得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 」

「什麼叫作正直?」蘭柏忽然變得嚴肅。

「我不知道一般人怎麼看,但對我來說,就是盡我的本份。」

謝謝台灣,謝謝所有在自己崗位上守護大家、守護自己的每一個人。

每個人也都應該謝謝自己的努力,給自己一點鼓勵。也謝謝這個世界上願意伸手幫助我們的朋友,讓我們也繼續努力盡自己的本份,行有餘力,也伸出我們的雙手去幫助其他的人!

[延伸閱讀]
改變而學習、練習而變化
透過網路直播課程,反而看見練習的核心
第一年,結業!
寫在開幕之前

珍惜那些無法線上再現的體驗

雖然我馬上就要推出收費的線上課程(今晚 5/29 會公告在網站臉書、以及Line(Line ID: kt-lab),但是我心裡有些看似矛盾的話,實在很想簡單說說,尤其是在疫情看起來還相當嚴峻的這段時間。

每個人大概都歷經過一些非常美好的體驗。那種美好的體驗,會在自己身心深處刻劃下最特別的印記。有時候是當下莫名所以、無比強烈的情緒張力、全身的汗毛都立了起來。有時候光是一兩次這樣的體驗,就足以讓我們一再回味,甚至成為日後面對痛苦、磨難時,在心裡幫助自己繼續走下去的重要支柱。

這兩個星期長時間待在家裡,我心裡面不時會浮現出以前在山裡的回憶:踩在杜鵑林柔軟的泥土上,雙腳接收到地面傳遞回來的柔軟觸感,讓自己的嘴角不自覺上揚;停下腳步、蹲低下去看著一簇一簇還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苔蘚蝴蝶小蟲、甚至常常不過只是一片樹葉或者林間的光影,都讓人自然而然暫停了呼吸,說不出話;站上稜線或者山頂的一瞬間,因為視野突然開闊,整個人胸腔、軀幹裡飽滿的悸動;靜靜地靠在大樹上、坐在石頭上,聽著樹梢上畫眉鳥或者白頭翁的鳴唱、天空傳來大冠鷲獨特的哨音,風一吹來,山棕葉搖動的聲響,伴隨著各種或淡或濃的花香。

再強的活動設計包裝、再厲害的科技輔助,就是不可能再現出那樣美好的體驗。

一杯咖啡的香味、落喉的過程無法線上再現,音樂會現場的感動無法線上再線,手握著手、緊緊擁抱所傳遞的溫暖,所有這些美好的體驗,都無法透過網路,在電腦、手機的螢幕上再現。

我當然也會不時想起在教室裡和同學們對話的片段,幫這個同學那個同學調整動作,上課前下課後,提著同學的手臂輕輕搖晃、鬆一鬆肩膀,面對面直接的眼神交流,有太多的事就是沒辦法藉由電子數位訊號而複製、再現。

這些日子我常常一大清早就到自家頂樓練習不同的鬆身手法、種種伸展的變化、站椿、拜日式、呼吸調息等等。有一次緩緩兩手往上舉高,仰頭一看,藍藍的天空、四散的雲朵、還沒變得太毒辣的太陽,一瞬間雄雄感動得要落淚。

現在我們還有線上活動可以輔助生活所需,當然要心存感激。但也別忘了那些無法在線上再現的美好體驗。如果行有餘力,請大家能夠多多支持創造出這些美好體驗的人事物,讓他們能夠繼續存續下去。

[延伸閱讀]
當暴風來襲時
抓愈緊,感覺愈模糊?
親身體驗過,就會一直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