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麼才能放鬆?

曾經不只一次聽過同學這麼抱怨:「到底要怎麼才能放鬆嘛?」

是的,瑜珈老師總是貌似輕鬆地下達指令,「放鬆肩膀」、「放鬆脖子」,甚至於「全身放鬆」。彷彿指令出自老師口中,聽見的同學自然而然便能夠進入放鬆的狀態。

「如果我知道怎麼『全身放鬆』的話,我還需要來上瑜珈課嗎?」同學的話也實在很有道理。

的確,放鬆真的不容易。以前看過某太極拳老師,教拳、練拳經過大半輩子,還是一直被自己的老師糾正,「你還是不夠鬆」。

對於那些不熟悉自己身體感受的練習者來說,不要說「主動放鬆」難如登天,就算要體會瞬間得來不易的放鬆感,也已經是困難重重的事。

以現代人最常過度緊繃的肩頸部位來說,主動放鬆還真是說的比唱的容易。有時候我們會引導同學,反向操作。用盡全力,聳起肩膀,三秒鐘五秒鐘十秒鐘,力氣沒了,肩膀就垮下來,這是一種簡易版、入門版的知覺練習。只是,即使在這當下感受到一丁點得來不易的放鬆感,一進入緊湊不間斷的體位法練習,所有不該僵硬的區位,又完完全全石頭一樣繃緊緊了。(到底是誰說體位法練習得馬不停蹄一刻不得閒的?停下來喘口氣,調整好呼吸,仔細品味自己身體的細緻感受,難道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嗎?)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過程中,大多數人在剛開始的前幾年,都是「該用力的部位沒辦法使力,不該用力的部位,沒辦法不用力」。慢慢來,別急,讓身體緩緩進展,讓身體逐步學習、反覆練習。不要看到老師或者旁邊同學的動作,馬上就想在外形上模仿,站穩根基再說。

直立人的根基所在,最主要的就是兩隻腳,很多人連輕鬆站穩都不容易辦到呢。
為什麼?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趾頭根本張不開,足弓整個塌陷,力量不是往腳掌內側倒,就是往外側倒。

現在人鞋子穿了一輩子,即使不像古代人裹小腳,也好不到哪裡去。十根腳趾頭整天讓鞋子包裹著,儘情伸展做不到,腳趾頭能透氣的時間也非常不夠。(是的,瑜珈老師這個工作最誘人之處,我個人覺得,就是可以光著腳賺錢。)因此,通常得讓同學們先練習,用力把腳趾頭撐開,撐到能撐的最大程度,沒力氣了,腳趾頭常常就有一點點「被動放鬆」的效果。(或者在體位法練習之前,用自己的手指頭,鑽進腳趾間的縫隙,撐開,前後左右伸展腳趾頭一兩分鐘,也是腳趾頭很好的暖身動作。)

接著提起腳趾頭離開地面,找到足弓上提(甚至繼續往上,連繫到小腿、大腿內側、連繫到下腹核心區域)的力量,盡可能保持這股力量,然後鬆掉腳趾頭。可能的話,繼續想像著腳趾頭往外延展的反覺。

腳的大姆趾趾球、腳根內側貼穩在地面,往下紮,腳的第四第五趾趾球、腳根外側貼穩在地面,往下紮。整個過程,持續保持足弓不塌陷並且輕輕提起、趾頭舒張延展。想像站在地面的腳的面積愈來愈大,是的,想像,專心想像,想像到整個腳掌、腳趾都能往前後左右變大再變大。試試看吧,不論是一開始的山式,到接下來任何一個站姿、坐姿,前彎、後彎,或者離開瑜珈墊,在路上散步,在捷運或站或坐,持續練習。

這些,和「全身放鬆」有什麼關係?的確,看起來好像有點離題。

如果有辦法做得到,那就直接靜坐下來,享受全身的放鬆。或者更進階,不管是不是在靜坐,一直都是(多麼令人羨慕啊)處於全身放鬆的狀態。

可惜我們一般人都辦不到。

因此,我們練習體位法。我們從基礎好好練起。就如同靜坐下來,就只是為了靜坐,而不是企求開悟。(「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練習好好站穩,不妄想立刻就能享受到全身放鬆。

這正是最不起眼、卻也同時是最關鍵的所在。

當你真的可以持續專注感受到腳趾、腳掌舒張、延展、變寬變大,說不定(只是說不定哦)就開始體會到某種放鬆的力量了。

(小腿、大腿、核心的力量,來日有機會再繼續聊吧。)

(放鬆系列 to be continue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