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自己,記得溫柔一點

暫停你現在的動作一小段時間,放下手邊正在忙的事情,感覺看看自己的身體。試著不要動來動去,就只是觀察看看。能發現、能注意到自己的右小腿嗎?感覺得到自己的肩膀嗎?胃腸在蠕動嗎?心臟的跳動察覺得到嗎?

據說,有一些瑜珈老師很喜歡帶著同學努力伸展再伸展,直到你感覺得到這些特定的部位,例如小腿肚,例如後腿筋。據說,他們認為,肌肉或者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是處於一種「沉睡」的狀態,只有透過強力並且持續一段時間的伸展,製造出某種程度的緊繃和張力,才能夠「喚醒」過來。

事情真的是這樣子嗎?或者,事情只能是這樣子嗎?

的確,大多數人可能都不太常訓練自己的察覺能力,因此,常常是什麼地方痛了、不對勁了,才會感覺得到。這可能是大腦正在發出警訊:「喂,注意一下你的下背啊」,「親愛的,左手腕的壓力已經太大了,別在繼續死命硬撐了」,或者,「嗶!嗶!嗶!剛剛的進食量實在太多又太快,消化系統沒力了,閉上嘴,出去輕鬆散散步吧」。

二十多年前我開始出現鼻子過敏的症狀。常常一發作起來,面紙抽啊抽,不一會兒就堆積成小山。發作的時候,我當然感覺得到強烈的不舒適,呼吸受阻,鼻水流不停,右鼻孔和左鼻孔輪流關閉。一旦症狀解除之後,兩邊的鼻孔又能夠順利吸氣吐氣,總是讓我覺得彷彿置身天堂。只是這種感受也不持久,過敏症頭發作的季節過去之後,雖然一天二十四小時也仍然持續呼吸,但根本不會再注意到呼吸,自然也就不再享受到天堂般的快感了。

除了莫名其妙痛了、不對勁了,或者主動製造出緊繃、張力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喚醒「沉睡」狀態的身體嗎?


photo source

以坐姿前彎(paschimottanasana)這個動作為例,我們在瑜珈教室看到老師的示範通常就是像上面這樣的圖,上半身就平貼在腿上,但自己一開始做這組動作,大概都是背拱得高高的,比較接近下圖的模樣:


photo source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背肌緊、骨盆後側和腿後側的肌肉緊,勉強進入這樣的動作,除了感覺到一團又一團的緊繃再緊繃之外,實在稱不上什麼「喚醒」身體覺察的意識。

但如果在坐骨底下墊個瑜珈磚或者摺疊起來的厚毯子,或者讓膝蓋適當彎曲(或者坐骨又墊高、膝蓋又同時彎曲),再進入這個動作,感覺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上半身可以在更輕鬆的狀態下往前進,大腿後側的膕旁肌可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緊繃,但原來那種強硬拉扯甚至撕裂的痛苦可能就消失一大半。(還是很不舒服的話,坐骨再墊高一點,膝蓋再彎深一點,或者就來教室找我,我們慢慢調整。)如果還能有意識的讓呼吸緩和一點的話,我們大概就能感受到,背部慢慢在伸展,大腿後側膕旁肌也在伸展。

慢慢輕鬆伸展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我們和身體重新建立沒有威脅感的舒適連結。

從小到大,我家裡的成員都大嗓門習慣了,而且父母的工作真的都是從一大早忙到深夜,叫小孩起床的過程通常就只是獅吼個兩聲,小孩就只得乖乖自動進行該做的日常作業。我一直記得一次奇妙的經驗。中學時代吧,有一次在同學家借宿,兩個人應該聊得非常開心,很晚才睡,隔天當然就爬不起來。結果早上同學的母親推開門縫,非常低聲、非常輕盈地喚著同學的名字,我很快醒了過來,心裡納悶著,「哇,原來天底下竟然有這麼溫柔的呼喚啊」。

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些不同的身體部位,而這個過程,不必然非得要用新的緊繃、張力為代價。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可以是很輕鬆、舒適、愉快的事。

直到練習靜坐之後,我慢慢養成觀察呼吸的新習慣。坐在蒲團或者瑜珈磚上,幾次深呼吸下來,心裡真的常常有「感恩」、「讚嘆」的情緒,「真好,兩個鼻孔都通著呢」。我努力練習觀察感受自己的呼吸,從鼻孔到胸口,從胸口到肚子,從軀幹到四肢,從頭頂到尾椎,從體表肌膚到內裡的臟腑。這些不同的身體部位一起參與呼吸。

創造出舒適的連結,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輕安的身體。



One thought on “喚醒自己,記得溫柔一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