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 是個年輕女孩子,正常的上班族,約莫三十歲上下而已,肩頸非常緊。她自己也知道。她鼓勵自己常來上瑜珈課,也不時會到中醫診所推拿一下,診所常常附帶拔罐的服務,上課時我總是可以看到她上背露出來的拔罐痕跡。
那天下課後,我們繼續討論鬆肩頸的技巧。上完課其實已經鬆了許多,但她也知道,就像是推拿一樣,效果可能都在一兩天之後就會淡去,回復原狀。我一下子介紹這個方法,一下子解說另一種觀念。我心裡想推銷的,還是 Consturctive Rest。
治百病的 Constructive Rest。
我講解了好一會兒,她露出一絲懷疑的眼神。我猜,她可能覺得,「就這樣,肩頸就能放鬆開來了嗎?」
沒錯。只是,這個「就這樣」,裡頭學問可大著呢。
我趕忙從櫃子裡抽出一塊不太高的瑜珈磚,鼓勵她試試看。在這種時候,我還真的覺得自己像極了推銷員一樣。只是要推銷的這項產品,使用的人不花錢,我也收不到錢。但是我自己的經驗的確非常受用,好像喝到一杯滋味變化萬千,層次歷歷分明的好咖啡,碰到也愛喝咖啡的朋友,很難不推銷一番。
她試著躺了下來。下課後時間不多,我得盡快發功,讓她真的有清楚的感受。確認她後腦勺底下的瑜珈磚位置、高度都適合,我開始放緩語調,讓她準備進入狀況。
兩三分鐘簡單的引導之後,她大概抓到一些了。「好像,沒做什麼事,肩頸就真的放鬆了耶。」
重點就在這「好像沒做什麼事」啊。
平常我們都做了太多事。淺表的肌肉、深層的肌肉,慣用的手臂,慣用的姿勢,不自覺的肌肉緊縮。放掉這些多餘的力量,人就慢慢鬆開來了。
這「好像沒做什麼事」,「就這樣」裡面還可以玩的花招、技巧可多著呢。就像靜坐看起來也就是「沒做什麼事」,「就這樣坐著」,呼吸的能量在體內舒緩的流動,腦海裡過量的資訊暫時緩和甚至停止。我們在 Constructive Rest 裡頭,讓一整天站著坐著而受到極大壓力的脊椎、椎間盤、以及週圍相關的深淺肌肉逐一釋放,鬆解。
如果可以玩得更久一點,如果時間更長一點的話,從 Constructive Rest 到最簡單的動作變化,到稍微複雜些的軀幹四肢活動,再回到 Constructive Rest,那還真是享受啊。
那天的時間有點不夠,但我看得出來 C.M. 的表情變化,我感覺得到她大概感覺到某些鬆動出現,某些鬆動「就這樣」發生了。我猜她明天會一起來再專程來試一次。
你要不要也一起來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