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之愛

《薄伽梵歌》裡毗濕奴(Vishnu)化身的黑天(Krishna)對失去勇氣、不想再戰鬥下去的 Arjuna 開示:

唯有肉體才會死亡,靈魂是永恆不滅的。身為戰士,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任,不應該因為錯誤的認識而怯戰。不帶著自己的情緒,不執著行動的結果,該行動的時候就行動,才是瑜伽士。

上面這張照片是七月份時,教室茶水桌上方的牆面。最左邊的是女力護國計畫 Lady Defence Power 印製的「國會違憲濫權」說明文宣,中間是師大教授劉承賢的《語言學家解破台語》書末附錄的「台語手勢詞百科」圖,最右邊一張,是某位同學的家人拍攝的月曆,這個月剛好是基隆嶼。

看著照片裡的基隆嶼(基隆杙,Ke-lâng-khi̍t-á),想到前兩年第一次坐船去登島,站在燈塔旁往台灣本島看的心情。

基隆嶼一直站在那裡靜靜看著台灣。看著十六十七世紀喊出 Ilha Formosa / Hermosa 的葡萄牙、西班牙船,看著 1947 年 3 月 8 日起十天之間中國國民黨二十一師、超過萬人以上的軍隊在基隆上岸,看著 3 月 9 日起海面上的一具具浮屍。看著一頁一頁歷史的翻過去又翻回來。

幾十年來,幾百年來,春天到了,台灣原生種的野百合都會在基隆嶼上盛開著。

最近很多時候,光是不小心從社群媒體上瞄到新聞畫面,就忍不住煩躁,忍不住憤怒的情緒在心頭一把一把火燒不停。

普通平凡的正常人都會這樣子吧?我猜想。

就像是會感受到飢餓,感受到溫暖潮濕寒冷乾燥。我們每個普通凡人,時不時都會面臨憤怒的情緒來襲。有些憤怒可以是健康的,就如同神經系統裡的痛覺,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在必要時提醒我們,傷害可能正在發生。

憤怒告訴我們,眼前有些事,和我們設想、預期的有落差。可能只是一小段落差,也可能是懸崖似的落差。

不必讓憤怒牽著鼻子走,這句話大家都會說。但憤怒出現了,接下來呢?

我們可以藉此提醒自己,仔細反省,那落差,那預設,是否只是因為自己偏狹的價值觀而造成的?

有人會說,管你自己的事就好了,講那些有的沒的要做什麼?也有人會說,練瑜伽就練瑜伽,講那些有的沒的要做什麼?還有人說,你們就是挺某個政治人物、挺某個政黨,不是嗎?

都不是喔。

因為練瑜伽,我們得認識自己(svādhyāya)。因為要認識自己,我們得認識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的植物、動物、山丘、河流、周圍的海洋、天空、雲朵。因為認識自己、認識土地,我們才能認清楚身土不二的深層意義。

我們挺的,是這塊生養我們的土地,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的一切有情眾生

還有的人說,「老師,你們修行的人,不應該管這些政治的事。」我實在不是什麼「修行人」。但我的認識,修行的人還是得吃飯、上廁所、睡覺休息,生病了還是得看醫生,還是得整理生活環境、得倒垃圾清廚餘。我知道的修行人,不會看到受苦難的人在自己面前手足無措卻無動於衷、不採取行動。我知道的修行人,看見不義的人、不義的事,不會為了清高的形象、理性中立的立場而袖手旁觀。佛陀不是這樣,耶穌也不是這樣。

我們知道心裡的憤怒是為保護家人、保護共同體、保護這片山川河流自然大地、保護人心裡的真誠與善意。我們知道這些憤怒,是出自於一種愛,不只是愛自己,更是對這個世界不求回報的愛。這樣的憤怒之愛,會帶著我們溫柔堅定地前進。在需要的時候,不帶著情緒出拳,一拳一拳,擊垮那道不義的圍牆,衝破那些藩籬、網羅。

要好好出拳,就不能帶著情緒。要能不帶情緒出拳,就要練。要練體能,要定力,練腦練心。

退一百萬步來講,即使只想歲月靜好、只想運動健身,也得有最起碼的人身安全保障。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我們能夠保護好讓我們得以安然度日的環境。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著名的拉丁格言:汝欲和平,必先備戰(Lí beh hô-pêng, pit sēng pī-chiàn)

八月開始,周日上午十點鐘,九十分鐘。全新的、針對現在特殊狀況下的體能與定力同時鍛練的新課程:「定勁」。來上這堂有態度的體能訓練課,來學一套每天在家裡就能練的體能鍛練方法,安全,免器械。練體能,同時也練腦練心,練定力。

光只練體能,一碰到環境情勢的轉變,心情瞬間跟著牽動,常常會落得徒有體能卻不知所措、無法適時應用的局面。練定力,才不會隨著外面干擾而過度煩躁,才有能力看清局勢體能與定力並進,才能在需要行動的時候,好好利用、及時發揮。學習安全的方法來練習,讓練習得以有效持續。

與其整天在家裡滑手機看社群媒體看到煩躁不安,不如化焦慮為行動,趁還有餘裕,盡快來建備補足自己的體能與定力。

[延伸閱讀]
「現在就是最好的練習時機!」
練習當自己的主人
把生命的低谷當成新的起登點
當暴風來襲時
我們都是時代的孩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