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喜歡找簡單的答案。練瑜珈、練靜坐的、練亞歷山大技巧、練佛法、練中醫、練什麼有的沒的的,都是人,自然也都喜歡找簡單的答案。
簡單的答案,通常是別人給的。
就像是網路上隨處可見的偏方、成方。感冒了就要多喝水;失眠就開酸棗仁湯;要減肥就拼命運動大流汗順便排毒。
成方就像霰彈槍打鳥,總是有不小心中的,也有怎麼都不中的。怎麼中的,不知道;為什麼上次中了、這次卻又不中,其實從來沒能理解清楚箇中差異所在。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況,在什麼環境、條件下,有些什麼特殊需求,始終沒真的弄懂。下次怎麼辦?下次到了,就再碰碰運氣吧?
像是瑜珈課的練習,老師總是會針對大多數同學的狀況而給出指令,或者因為今天的特殊目的,而特別強調某些點。有些很認真的同學,會緊緊抓住「上次老師明明說應該要那樣做」的印象,因此「今天怎麼又變成要這樣做?」就卡在腦子,怎麼也進不了身子,因而整個人陷於無所適從的困境。
《倚天屠龍記》裡有一段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劍法,張三丰比劃完五十四式之後,
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没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 「都記得了没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丰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後來張三丰又示範一次,和第一次沒一招相同。這一次,張無忌「還有三招沒忘記」,再沉思了好一會兒,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
劍意和劍招層次不一樣,愛看武俠小說的人一定可以說得出來差別。問題是,平常在瑜珈課、在靜坐課、在這間教間、在那間道場、在這本經典那本祕笈、在這位大師那位大師的講座示範教學裡,我們在學的,在練的,我們念茲在茲的,究竟是劍招還是劍意?
當我們還在找萬用的靈丹妙藥,當我們還在找這家店鋪那家店鋪的證書、贖罪券,或者拼命比較這家的比較靈、那家的比較神,我們其實就只是在等著一個更簡單的答案,從天上掉下來,從別人的嘴裡吐出來。
別人教的「撇步」(phiat-pō͘),再厲害、再神奇,總是別人的。
* 我覺得最經典的「簡單的答案」莫過於:
42。這個答案針是「關於生命、宇宙、以及所有萬事萬物的終極解答」(Answer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這終極解答簡潔有力,麻煩的地方是,看得懂意思嗎? XD
* 另一個我很愛舉的例子,是《倩女幽魂II》裡的那隻化名「慈航普渡」的蜈蚣精所說的名言:「世人都喜歡崇拜偶像,為甚麼要跟世人作對?」 請參見
以前舊文章的小註解。再說白一點吧,想想看,你練習的方法(不論是什麼系統),教你的是萬用解答,還是鼓勵你想辦法自己觀察、想辦法訓練自己找適當的答案?
* 再推荐一次,如果你還沒讀過的話,丘陽創巴仁波切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 by Chögyam Trun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