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和協調能力

還記得前幾年紅極一時的日劇《白色巨塔》嗎?開場戲裡的財前教授(唐澤壽明)陶醉在自己哼著的樂曲,雙手在空中揮舞著想像的手術刀,橫空劃出精準的弧線。

這是技巧,還是協調能力?更具體一點問,這是專業技巧,還是整個人的身心協調能力?

不同的工作、事務,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專業技巧;但不論是什麼樣的專業技巧背後,幾乎都需要由身體來執行,因此也就都需要全身的協調能力。很多時候,在外人看來專業技巧非常棒的人,卻可能因為全身協調能力不足而受苦(但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淚自己吞)。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鋼琴家對於音樂、節奏的掌握,表現出來的音色、質感,這是音樂家的專業技巧。但音樂家在「展演」這種專業技巧的過程,非得靠全身來操作,如何讓全身不同部位都更輕鬆地互相配合(而不是演奏完之後肩頸劇烈痠痛),這就屬於「全身協調能力」的範圍了。

快炒師父對於火候的掌握,對於食材氣味、外觀的拿捏,是專業技巧。炒菜(特別是要不停甩鍋的中式炒飯)時怎麼站,怎麼樣減輕持鍋的手臂、肩頸負擔,是全身協調能力。

如何花最短的時間有效率地打掃整理家裡的地板、櫥櫃、門窗等等,裡面有無限多的不外傳的智慧,無限多的只能意會的「鋩鋩角角」(mê-mê-kak-kak),這是家務工作的專業技巧。做家事的過程情緒不緊繃,做家事的過程不會腰痠背痛,是我們每個人都得不斷學習、練習的協調能力。

即使你的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你的專業技巧主要展現的場域在大腦裡,依舊是得整天坐在電腦前,雙手在鍵盤上不停快速(重覆)動作,你還是得要學習、訓練自己對於整個人身心狀態的協調能力。

當然,有些特殊的事項,專業技巧和全身協調能力這兩者彼此(看似)高度重疊,像是運動員,像是瑜珈老師。但不幸的是,通常最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最容易因為專業技巧的訓練過程而拉傷、扭傷、摔傷的,也就是這些運動員和瑜珈老師。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裡,技巧和協調能力應該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甚至可以說,瑜珈體位法的技巧,就是整個人身心的協調能力。不幸的是,在平常練習的過程,我們常常把完成某些動作的外形,誤認為是要練習的技巧。於是,可能有足夠的技巧,上去頭倒立的位置,進入像是輪式(urdhva dhanurasana)或者鴿王式(eka pada rajakapotasana)這些劇烈的後彎,但卻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清楚觀察到整個人因為這些動作而導致的緊繃、壓力,或者在沒辦法調節呼吸的狀態下,氣喘吁吁地停留過長的時間。

一位亞歷山大技巧的老師說得非常棒:

重點不是在位置或者姿勢本身,而是要想清楚平衡、靈活程度、延展。

既然我們都來到這世上,暫時也都還繼續活著過日子,就得想辦法練習好好活下去的技巧,好好過日子的協調能力。時不時提醒自己觀照到自己的呼吸,判斷自己 現在這一次的呼吸 是不是讓整個人更輕鬆、舒服、穩定、自在,找找看自己上下半身,左右前後,裡裡外外哪裡不平衡,哪裡的肌肉或者思考模式太僵,肢體軀幹或者想法受到不必要的侷限。重新調整一下身體,調整一下呼吸,讓整個人都能輕鬆靈活延展開來。

(如果這樣描述還不夠清楚的話,嗯,那就來靜坐課一起練習吧! XD)



2 thoughts on “技巧和協調能力”

Leave a Reply to Kai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