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最誠實的?–part 2
前兩天寫的「身體是最誠實的?」其實沒寫完。也有朋友看完直接黜臭(thuh-chhàu)說,哪有「才怪」。 ok, 那就來仔細說分明:身體是最誠實的?才怪! 常常在上課時提醒同學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兩隻腳掌的重心是不是偏移到內側或外側、前面或後面、偏左腳還是偏右腳,肩膀、骨盆有沒有一高一低,一前一後。很多人歪著扭著,但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習慣、舒適、美好、平衡。 忍不住出手幫忙調整時,同學甚至會反應,「本來我好好的,老師你一調整之後,我好像反而變成不平衡了說」。 身體是最誠實的? 應該沒有人想讓自己的身體變得不舒服。但是我們日常的所做所為,卻常常是反其道而行。明明想要放鬆肩頸,才坐下來,一拿起手機或者打開電腦螢幕,背就不自主地拱起來,肩膀就不自主地聳高。 「不自主」?誰才是主人?誰在下令這些動作?究竟是何居心,要把「自己的」身體丟進不舒服、緊繃、壓力的狀態裡? 習慣。種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學到,不知道什麼時候養成的習慣。驀然回首,咦,那習慣看起來已經像是黏得緊緊的,甩也甩不掉了。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很習慣趴著睡,現在也想不起來為什麼要趴著睡(說不定是為了安全感?)。特別是在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情況之下,就不自覺得換成趴著的方式睡,然後就睡著了。想當然爾,趴著睡,頭一定是扭向左側或者右側,幾分鐘一過,其實就能夠感覺到肩頸不太舒服。時不時就因為肌肉過度拉扯而醒來,或者到白天才發現,又落枕了。 我只是想舒舒服服睡一覺,身體就帶著我到趴著的姿勢。結果是,身體不舒服了,我也不舒服了。 學乖了之後,每當身體 順著製造舒適假象的習慣 而意圖轉換到俯臥姿,我得立刻警覺,我得提醒自己,提醒身體,「別傻了,這樣做,沒有人會真的變得更快樂」。想辦法半哄半騙,把身體帶回來。 慢慢地,我總算是洗掉趴著睡的習慣了。 什麼?後面的同學請再大聲一點重說一次你的問題好嗎? 那到底什麼時候要聽身體的,什麼時候要強迫自己去學習新的、不一樣的使用習慣? 真是大哉問。 先靜一下,暫停一下。仔細讀讀身體的訊息。先別急著貼標籤(「我就是習慣要這樣坐」,「這樣坐才會舒服啊」,「那樣坐好累哦」等等)。想像自己在讀一本寫得超棒,但得花腦筋思考、咀嚼的推理故事書,一開始看到的、說起話來溫柔又體貼的傢伙,其實很可能是連續殺人犯。別急,大不了把書先放下來,好好品味一下已經讀到的訊息。 有些狀況比較單純。利用一些工具,可能一面鏡子或者兩面鏡子,就可以讓我們看到原本自己看不到的,像是背後的狀態。 有些狀況就稍微複雜了一點。例如說下犬式好了,如何在停留的過程裡,充份自覺、觀察到包括後背等整個身體不同部位的完整狀態?即使有再多面鏡子,也還是相當不容易辦到。這種時候,就真的得靠「善知識」(kalyanamittata)來幫忙了。(除非你實在天賦異秉,辟支佛來著,能夠「獨出智慧不從他聞」,那大概也不需要看這些網路文章囉。) 善知識未必長得慈眉善目。尤其是當這樣的好朋友或者老師指出自己身體的痛點時,我們習以為常的自我感覺良好說不定當場就被戳破。當下的我們可能感覺很不習慣、不舒服,甚至是非常不愉快的。 不愉快就不愉快吧。當場沒辦法就心悅誠服,也是人之常情,別太苛責自己哦。但如果願意的話,回到家裡,心情好一點了以後,還是可以照照鏡子,再偷偷觀察、練習看看。 說不定練著練著,你還搞不太清楚狀況的時候(反正沒人看我們了,就別再那麼急著下判斷嘛),你的身體又開始「口嫌體正直」,想要再繼續練下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