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下什麼?

前兩天的「來當激 / 基進份子吧!」裡面留了個問題沒仔細講:每一個 asana 最根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麼?

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追下去:不同的 pranayama 技法裡,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麼?靜坐呢?靜坐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性質、成份,又是什麼?

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當小記者的時候,參加政府或者企業在四星五星大飯店富麗堂皇的大廳裡舉辦的大型會議,遞出名片換了狗牌掛在胸前,以前只在媒體上看過的名人,竟然也對我客客氣氣的客套招呼。一不小心,還以為自己也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呢。當然,那只是身為菜鳥記者的我腦子裡的幻想罷了。

原來那只是因為我代表某個媒體,我寫出的報導說不定會和人家的利益有關,因此得來了表面上的和氣對待。那和我是哪一隻阿貓阿狗一點關係也沒有。

拿掉了身份地位、拿掉了人際關係、拿掉了財產(不論是繼承來的、或是認為「這都嘛是我每天努力辛辛苦苦打拼來的」),拿掉了容貌、體態,拿掉了腦子裡用別人的語言、別人的思考、一小塊磚一小塊磚堆砌而成的「思想」,還剩下什麼?

還是回到三角式(trikonasana)來看。如果兩條手臂不往上下伸展、手指不用力併攏或者撐開,如果不轉頭往上看的話,三角式還是不是三角式?如果上半身沒辦法折到讓整條脊椎與地面平行,三角式還算不算三角式?如果前面的腿(或者兩條腿都)沒辦法完全伸直,那還是三角式嗎?

從三角式轉進到戰士一(virabhadrasana I),也可以問幾乎一模一樣的問題:如果雙手不往上伸展、如果頭不抬得高高的,這樣還可以算是戰士一嗎?如果不照很多人常見的挺胸翹屁股的方式進入某種程度的後彎(或者說,脊椎伸展 spinal extension),這樣的戰士一還是戰士一嗎?

wheelchair
這題難度更高一點:猜猜看,這算是哪個瑜珈動作?

以我自己的理解,三角式、戰士一有些共通的底層要素 :地板上的兩隻腳掌分開一定的角度站穩,兩條腿在這個基礎上有力支撐,然後微幅扭轉軀幹。

上半身可以在這樣的底層結構支撐的條件下,雙臂伸展、開胸、抬頭(要比蓮花指也無所謂哦),但這些後續的延展動作,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 optional(可選的、非必要的)。

試試看這樣操作吧:雙腳併攏,然後將右腳轉開約四十五度,踩穩之後,慢慢將軀幹、骨盆轉正,面向前方(左腳趾尖的方向)。停留幾次呼吸之後,把右腳往右邊移動一兩小步,仍然維持和左腳四十五度左右,站穩之後,再輕輕扭轉軀幹骨盆往正前方。一樣,停留幾次呼吸之後,這一次,把右腳再接著往後方移動個兩三小步,仍然繼續維持和左腳成四十五度,站穩之後,慢慢把軀幹骨盆扭轉回正前方,停幾次呼吸,然後把軀幹骨盆扭轉到右腳趾尖的方向,再停留幾次呼吸。

感覺如何?這一系列的動作之間的共通要素是不是慢慢呈現出來一些了?或者覺得不過癮,兩條手臂就是想跟著動,那就動吧,隨著呼吸動作,吸氣打開,吐氣闔上(或者相反,或者肢體就自然伸展擺動)。

或許我對這些動作的理解和你不一樣,無妨。照你理解的方式,時不時拆解看看,觀察自己的身體在去除掉華麗的裝飾、去除「寄生蟲動作」、去除那些本來以為非這樣不可的習性、信仰之後,究竟還能夠如何表達、呈顯?

再跳躍推遠一點,來玩玩腦力激盪:如果沒有經濟條件的限制,甚至沒有一切外在條件要考慮(像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毛孩子好幾枚」這種事),自己想要做什麼事?去海邊別墅渡個假嗎?(你猜在 Club Med 的「假期」到第幾天就會膩了?)

或者換個方向來問:如果只剩下十年(或者兩年、半年、三個月、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生活,到底想做什麼?

哪些是真的不可或缺的?哪些是真的值得留下來的?

來當激 / 基進份子吧!

通常媒體都讓我們以為 radical 指的是「激進份子」,然後我們也不加思索,就在腦海裡畫個叉,打個負面的分數。其實翻查一下字典,radical 這個字最「根本」的意思是「屬於根部的,和根有關的;直接從根部著手的」(Of or pertaining to the root; proceeding directly from the root. 出處:1913 Webster)。

在文字學上,radical 可以是指「字根」(或者漢字的「部首」)。假設看到一個不太認識的英文字,如果能夠辨認出字根來,很可能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pix source

以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來說,我們平常練習的內容,總歸就是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姿勢、動作,這些 asana(體位法)有沒有共同的「字根」或者「部首」?怎麼找出一個 asana 的「字根」、「部首」呢?或者更「激進」/「基進」一點來說,每一個 asana 最根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麼?

拿三角式(trikonasana)當例子吧。很多人一進入三角式,不管肩膀是不是還卡得緊繃,兩條手臂就急急忙忙拉得又長又挺,不管脖子、頸椎是扭曲擠壓還是輕鬆舒服,立刻轉頭望著上面的手指或者天花板(你不知道 dristi 很重要的嗎?老師)。

往天花板延伸的手,有的人非得手指緊閉,有的人則是非得手指用力撐開;往地面延伸的手,有的人一定得食指、中指、大姆指扣緊腳上的大姆趾,有的人永遠死命抓住腳踝或者小腿不放,有的人撈不到瑜珈磚就不知所措。

trikonasana
pix source.(小小聲問一下:你真的覺得,這樣做三角式很舒服嗎?)

別這麼匆忙,別這麼倉促。有道是,「緊事寬辦」。慢慢來,我們一步一步倒帶來看看。

讓脖子放鬆下來,不需要那麼急著往上看。讓兩條手臂放鬆下來,不需要那麼急著用力伸展。軀幹重新帶回到直立的方向,不需要那麼急著曲折身體。

那還剩下什麼?兩條腿,兩隻腳掌。Bingo!

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後;前面的腳掌趾頭方向往前,後面的腳掌方向和前腳大概略小於九十度。這正是三角式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基礎所在,可能就是三角式的「字根」或者「部首」。

輕輕地往前後、往左右擺動看看。感覺自己的雙掌前後、內外側的狀態如何,哪裡穩定,哪邊虛浮?微幅動動踝關節、膝關節,有沒有哪裡卡卡的?左右側的髖關節、骨盆情況又是如何?記得,這是個左右不對稱的動作,骨盆不必要也不可能硬轉回到左右完全對稱的位置。

這個左右不對稱的前後腳、前後腿的動作設計非常有意思,好幾組瑜珈站姿都有這個共同的要素。因為一前一後的左右不對稱,所以在動作的過程裡,必須要進行程度或大或小的軀幹、脊椎扭轉。想想看三角式、側三角式,戰士一、戰士二,扭轉三角式、扭轉側三角式,都有類似的「字根」或「部首」存在。

讓我們練習讓自己變得 radical 一點吧!

回到根部,回到根基。從根部著手,從基礎出發。像是堆積木、蓋房子一樣。底先打好,日後才可能有美美的室內裝潢、天花板、頂樓花園。

「重為輕根」。有穩定的下半身當基礎,上半身才得以輕鬆往不同方向延展。

兩隻腳踩穩一點,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都別卡得緊繃(需要的話,就微幅活動活動,該適度微彎膝蓋就彎吧)。給自己一兩次深呼吸,利用深呼吸感覺胸腔、腹腔、上背、下背,準備好了,再讓上半身慢慢順著前腿的方向移動,慢慢延展。再給自己一兩次深呼吸,輕輕轉動一下肩膀,準備好了,再順著打開手臂(手臂打開之後,需要的話,當然還是可以繼續微幅活絡一下肩關節)。這時候,手指要不要撐開或者緊閉,要不要抓腳趾、腳踝、小腿、或者撐在瑜珈磚上或者就懸空浮著,都好,真的,都沒關係。

最後才輪到頭。很多時候,在站姿動作裡,我們其實都在虐待自己的脖子,而且真的沒什麼意義。我一而再地告訴同學,「放開你的脖子吧!」輕輕地讓頭左右轉動一點點,不要太劇烈,溫柔一點(那裡頭可是你寶貴的頸椎啊),別讓下巴指向天花板,慢慢來,不舒服的話,就別轉了,看著側邊或者地板也沒關係。

(還是很在意 dristi 嗎?小聲提醒一下:dristi 的前提,眼球保持輕鬆。另外,別只是守著 dristi 的「形」而忘了 dristi 的「神」哦!)

這樣玩一邊的三角式下來,我猜,大概至少也得十次深呼吸的時間吧。夠了,回到山式,稍微休息一下,有體力的話,就繼續玩另一邊吧。

怎麼樣?當激進份子好玩嗎?其實,說不定可以再更「基進」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