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瑜珈老師下課前會向同學們致意,或者雙手合什,輕輕點頭,或者加上一句:namaste。我也習慣如此。
幾年來,從來沒有碰過任何一位同學問我,「老師,namaste 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因此我也假設,雖然大家和我一樣,都沒真的學過梵文,但至少曾上網簡單查詢過一下,瞭解 namaste 的大概意義。結果好像並不是如此。
在面冊上看過瑜珈體位法的練習者,「認為」這應該是「衷心感謝」的意思,也看過有很多人把 namaste 當成類似「我向你祝福」的「瑜珈用語」。
還聽過一個小故事:某瑜珈同學收到老師的卡片,很是欣喜,只是內心有個小小疑問,卡片最後署名的,一位是本來就認識的、寄出卡片的某老師,不過排名在某老師前面的那一位,儘管名字好像也常常聽見,但實在不認識的「namaste 老師」,究竟是哪位啊?
照最寬鬆的解釋,在一般日常生活的脈絡,namaste 就是南亞印度次大陸(Indian subcontinent)文化圈裡,最常用的招呼語,跟人碰到面、跟人告別簡單致意時,都可以來上一句 namaste,或者加上合掌的動作。
精確一點講,नमस्ते (namaskar/namaskaram/namaste) 是梵文的一組複合字,
नमः (namaḥ) 是鞠躬、致意、禮敬之意;तुभ्यम् (tubhyam) 簡寫成 te,意思是「向你」。合起來差不多就是「我向你致意」吧。
नमस् (namas) 在印度教相關的經典、咒語裡很常見到(佛教文獻裡的「南無」),像是很多練習瑜珈的朋友們很愛唱的:
ॐ नमः शिवाय (aum namaḥ śivāya)
就是「禮敬濕婆神」之意(濕婆神在後來佛教裡稱為 maheśvara 大自在天、在密教裡稱為 mahākāla 大黑天)。
至於這一兩年在西方世界開始逐漸流行的新字彙 mamaste,當成趣味來讀,也行。只是這構詞,唉,說真的,也就是趣味而已。
*1. 以上文字內含 Devanagari 天城體,若顯示有問題,請自行加裝字型。
*2. 非常推荐林光明老師的《梵藏心經自學》(修訂版)(台北:嘉豐出版社)。我沒學過梵文,但從這本書裡直接學到相關的基本知識,C/P 值很高。真的要學梵文,台灣的標準教科書是惠敏法師的《梵語初階》(台北:法鼓出版),早期中文教科書,有季羨林譯的《梵語基礎》、吳汝鈞編的《梵語入門》,現在 iOs 平台上還有 Sankrit Primer(已經變成免費版囉),網路上也有諸如 Practical Sankrit 等學習資源。
*3. 請愛查字典,台語也好,中文也好,英文、梵文都一樣。請愛查字典,或者上網查詢(很多 urban legend 說不定在第一時間就化解掉囉) 。我最常使用的網路梵英字典,是 spokensanskrit.de,免費、免註冊,好用。
*4. 我知道有的朋友會覺得,「反正意思到了就好了,何必計較那麼多細節呢?」話是沒錯,重點在於「意思到了沒有」。舉個例子來說,「念佛」、「唸佛」,讀起來的音一模一樣(說不定還真的有人以為「意思不是差不多嗎?」),背後的工夫論、思考,相距甚遠。「念佛」與「唸佛」間的差異,請參考顧偉康的《禪淨合一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