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瑜珈(或者其他任何技能)可能會很辛苦。
譬如說,冷冷的冬天,一大早就得鼓勵自己爬出溫暖的被窩(「我好想再多窩一下下哦」)。譬如說,坐在捷運上、坐在辦公桌上、坐著沙發上沒事好做時,要想辦法主動脫離「手指頭無意識地滑著手機,眼睛有一搭沒一搭看著無關緊要的網頁」的狀態。
譬如說,隨處都可以輕鬆買到的飲料,明知道太甜、太冰、塑膠杯又很不環保,或者在街頭巷尾聞到加了「調味料」的炸雞,「香噴噴」味道傳到鼻子,腦子瞬間就不聽使喚,三魂七魄都被感官刺激拉著走。正所謂:「人牽毋行,鬼牽蹓蹓行。」(Lâng khan m̄ kiânn, kuí khan liù-liù-kiânn.)
要抵抗「鬼」的誘惑,還真的很辛苦。
前幾天為了準備接下來要開的陰瑜珈課(好久沒教陰瑜珈囉),又把 Paul Grilley 的 Yin Yoga 找出來重讀,剛好就看到他講到一個重要的觀念:
運動的短期效果,常常是和長期效果相反的。
他舉了幾個例子,像是舉重選手常常訓練完之後,常常會唉唉哭叫,「哇,練完這幾次深蹲的動作,我的腿完全沒力了,連走到停車場的力氣都沒了」,這是短期的狀態;如果持續訓練下去,肌肉的力量會愈來愈強化,這是長期效果。
像是陰瑜珈的長期目標之一,是希望能有更強健、更靈活的關節,但一開始上陰瑜珈的課,下課之後可能只會覺得,「天啊,我的關節好像『規組害了了』(kui-cho͘ hāi-liáu-liáu—ah)」。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知道,一直待在、躲在自己的舒適圈,長期來說對自己並不好,但是真要跨步離開這最熟悉的舒適圈,仍是非常痛苦,甚至是非常讓自己不堪的事。
如果我們能夠分辨清楚,長期來說,跨出去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的話,剩下來的事,就是咬緊牙關(其實咬緊牙關並不好 XD),接受那些看起來和長期效果剛好相反的短期效果吧。
這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