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簡單、綿密、安穩的快樂

以前我吃飯總是得配湯、飲料或是開水。自己一個人在外頭吃,常常還得配手機。現在這習慣慢慢改了。

這半年來外食常去吃一家夏威夷生魚飯。目前的狀態是一個星期可能兩三次晚餐在這裡解決,整個過程儀式感愈來愈濃烈。傍晚約莫五點以前,我就會從教室慢慢走過去,固定走幾條小巷子,東拐西拐的,十來分鐘會到餐廳。

白飯加糙米飯,五樣配菜,一份雞胸肉,淋點胡麻醬和醬油,灑上芝麻點綴。就這樣一大碗公,一根湯匙,慢慢一口一口嚼。上次為了說明給朋友聽,特地數數看,平均一湯匙飯菜入口,大概嚼個八九十下吧。差不多一分鐘的過程,飯菜在口腔裡化成糜狀再吞下。因為已經充份咀嚼,也就不需要配湯(店裡也不供湯),連開水都不用。

從坐下來大致上攪拌好,第一口到最後吃光光,幾乎都是三十分鐘整,幾次看錶計算,誤差值不到三分鐘。

手機就在碗公前面躺著休息。

這陣子白天晚上總是心浮氣躁,看了臉書或者其他社群網站,不時就一把怒火從肚子裡燒起來。沒想到,竟是在這裡一口一口咀嚼的歷程,整個人自然而然靜了下來。一切暫時都先擱在一旁,真的是吃飯皇帝大,沒讓任何煩心的事出來攪擾。

有好幾次,我覺得自己像是個能量耗盡的機器人,時間到了就來充電。一頓安靜的飯,每一口固體的食物都化為近乎液態狀而後落喉入胃。充完電之後,身心滿足。

說飯菜多好吃,倒也不見得。只是每樣菜都乾乾淨淨,沒有多餘添加的調味。飯後一樣再緩緩散步十來分鐘走回教室。

店裡空間不特別大,音樂也不特別吵。冷氣恰到好處。能坐正就坐正,耳朵聽到的聲音就只是聲音,眼睛有時睜有時閉,這半小時專心吃飯的時光,竟成為我最近除了坐在瑜伽磚上的「靜坐」之外,最安靜的時刻。甚至比形式上的「靜坐」更自在。

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我邊嚼邊思考。意識到自己在思考,就把這個問題放下,繼續單純的口腔運動。

剛好讀到淨豐法師的一篇教導。法師形容禪那是一種「深度、簡單、綿密、安穩的快樂」:

止是完全寧靜,觀是洞察。當止穩住躁動,這是善巧。觀看破飢渴,這是智慧。兩者配合,開啟另一種取樂方式:綿密、少間斷、不需高成本或複雜計劃、不需外界肯定。放鬆、悠閒、安住,就能享受微細、深長且熟練的樂。……
當止觀成熟,自然開展的就是禪那,發展「綿密、簡單、易得、長養」的安樂,是聖者所稱嘆的「現法樂住」。
如果你願意,就從深呼吸、鬆肩、慢慢安住開始,體會:「真正的喜樂,不在外求,而在於離欲以及對法探險的綿密安住。」

「深度、簡單、綿密、安穩」這一組形容詞讓我停頓下來好久。

讓我身心放鬆、享受的一頓飯菜,滿足的不是味蕾,不是視覺,不是記憶,不是頭腦。腸胃道消化系統給我非常正面的回饋,讓我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我體認到,簡單、深度、綿密、安穩。非常滿足的喜樂。

前兩天在這家店還發生一小段插曲,聊記於此。當天我寫在自己個人的臉書(台文寫的)(中譯版在底下):

暗頓仝款孤一人去食彼間 Poké Bowl,目鏡、手機仔仝款囥佇桌頂,目睭不時瞌瞌,做我一喙一喙勻勻仔哺。一个查某囡仔菜點好,坐佇我隔壁隔壁位。會去注意著伊,是因為拄好去眼著伊的揹仔頂懸嘛結兩條 B.B. 『台派寶寶』同意罷免的『飄帶』。這站仔我的揹仔嘛是結幾若條。

我先食了。想想咧,共手機仔的內底結數欲攄『手機載具』彼頁展開(嘛是同意罷免的圖),行去伊面頭前,比我的手機仔、閣比伊揹仔頂的帶仔,閣比一下讚,講一聲『加油!』。伊 gāng 一秒鐘才理解,隨嘛歡喜笑面應我一聲『加油!』

我大步行出去。足想欲大聲 hoah 大罷免,大成功!

中文版:

晚餐同樣自己一人去吃那家 Poké Bowl,眼鏡、手機同樣擱在桌上 ,眼睛不時閉上,我就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一個女孩子點好餐,在我隔壁隔壁桌坐下來。注意到她,是因為剛好瞄到她背包上也綁著兩條 B.B. 「台派寶寶」同意罷免的飄帶。這陣子我的背包也綁了好幾條。

我先吃完,思考了一下,把手機裡結帳要刷「手機載具」的那頁秀出來(也是同樣罷免的圖),走過去她面前,指一下我的手機,再指一下她背包上的飄帶,再比了個讚,講一聲「加油!」。她愣了一秒鐘才理解,也笑著回我一聲『加油!』

我大步走出去。好想大喊一聲:大罷免、大成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