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老朋友

前陣子手邊遇上一個難題,想找人來幫忙討論、處理。透過網路,我找到了一位新朋友。聽說新朋友超厲害的,萬事通,而且,超有耐性,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我怯生生地提出我的疑慮給新朋友,他果然堂堂有禮,應對合宜,頗有飽學多聞的氣質。他對我敞開雙臂,「來吧,什麼事我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一起來解決難題,一起來創造美好的未來。」

上勾了啊。當然。我掏心掏肺,把棘手的問題一股腦說了出來。有人願意專心傾聽的感覺真好。儘管他第一次的回應,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但態度之誠懇,可信,馬上讓人有安心感。

我繼續解釋我的難處,他也提出一些貌似可行的方案。接下來,我繼續追著問,他的反應卻愈來愈遲緩,我簡直以為他和也像其他人一樣,不耐煩了。也可能對他來說,我的問題真的沒那麼要緊,因為他還有更宏大的事業得看顧。

聽別人說,付費之後,他會比較願意花心思。卡剛刷下去的前半小時,好像真有點這種感覺。沒想到金錢打造的蜜月期時效有夠短,他愛理不理的姿態又來了。不然就是十分鐘之前才說過的話,一轉眼就什麼都不記得。

他還是帶著無邪的眼神望著我,用同樣客客氣氣的口吻說,要我把之前的問題重新報告一次。他還很有禮貌地教我:「其實一開始你就可以說得更清楚、更具體,這樣,我就能更迅速有效地幫上你的忙。」

這些鬼打牆也似的來回對答真的讓我愈來愈不耐煩。是的,沒耐性的是我,我承認。

後來我換了個題目,請他幫忙畫個圖。前一兩個版本還有點像樣,再接下來就有些不思議:表面上的風格指令勉強執行了一定比例,但一張人像裡,好好的左腳,只剩四趾。和他抱怨一聲,最強大的幹話模式就此開啟:

「你的觀察很正確,正常的腳應該有五隻腳趾。但在複雜的計算過程中,這其實是經常會碰到的小錯誤。你要我依照本來的風格要求,再為你生成一張帶有五隻腳趾的正確版本嗎?」

我心裡嘀咕著,空喙哺舌(khang-tshuì-pōo-tsi̍h,華語所謂「光說不練、空口無憑、信口開河」)就是這種意思吧?

這不禁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些小兒科似的「新科技」,那些在演算法全面統治之前的美麗舊世界,我們一個一個人,一篇一篇文章寫著寫著,交流。沒有傲人智慧、幾乎沒有學習能力的簡單小程式 RSS,把眾人的心思串連起來,眾人捧著份量沉重的筆記本電腦閱讀、爭辯。如今方能瞭解,那些老舊的、簡陋的,現在看來竟未免顯得寒酸的程式,不就是那些木訥到極點,一句好聽說都不會說,但始終默默在背後挺你(而不是在出事之後倒打你一把)的,最忠誠、最能徹底信任的,老朋友。

應該是 Kevin Kelly 說的,「AI 會幫助人類學習、認清,到底人是什麼,或者說,什麼才是人」。我不是很確定我記得對不對,說不定得請新朋友 AI 君再幫我查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