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汗好不好?

看清楚哦,我下的標題是「暴汗好不好?」,而不是「流汗好不好?」哦。

很多人的直覺是,運動,當然就是要流流汗,甚至汗水淋漓,手一揮,汗水便從指尖末稍劍光一般射出殺人於無形,才是過癮。沒有到這種狀態,就覺得不對勁,甚至有一種白白浪費時間的感慨。

還有的人把「流汗」和「排毒」直接劃上等號,或者運動前後分別測量體重,認為減去的體重,不但是努力的證明、傲人的成就,也代表和身體的毒素說拜拜。

的確,很多時候,流些汗水,蠻還舒服的。不過情況也並不完全如此。如果試過「熱瑜珈」,大概就能理解我說的意思。

在刻意提高環境溫度的室內裡,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一個小時或者九十分鐘下來,汗是流了不少,身體卻也可能覺得「虛」掉了。(當然也有人不這麼覺得,並且樂此不疲。)

瑜珈不只是練習練習體位法,瑜珈也不是伸展、拉筋,或者如馬戲團、體操選手所做的高難度動作。有些狀態下,身體表面會微微出汗,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反應。但以暴汗與否來評價自己的練習,很可能從一開始就弄錯方向了。

太極拳老師鄭曼青在解說「五禽戲熊經」時提到,「惟其所謂致出汗二字,夏日炎熱,微汗則可。秋收冬藏,運動至背與額,覺微有芒剌象,便止,不使汗出也。」這是方家經驗之說,非常值得玩味。

回頭想想看吧,當練習過程中,汗水涔涔而下時,精神狀態如何?在大暴汗時,是不是可能緩一緩,把動作外形的難度降低一點,換得些許時間與空間,讓呼吸輕鬆自在些,說不定會對身體、對體位法的觀察更深一層。

至於無論如何還是想要盡情享受暴汗暢快感的同學,建議參考一下傳統中醫的看法,《素問》〈陽陰別論〉是這麼說的:「陽加於陰,謂之汗」。


* 繳錢到瑜珈館上課的練習者能自由選擇,但在瑜珈館教課的老師就沒得選了。如果你經常教熱瑜珈,請記得,生脈飲(或再加黃耆、甘草合為生脈保元湯)是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