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陷在舒適圈裡」?

某個同學分享他的練習心得,他說,「我不能讓自己陷在舒適圈裡」。他的意思是說,他並不喜歡「太輕鬆」、「太放鬆」的練習,這讓他覺得浪費時間。他要的是能夠感受到大汗淋漓、肌肉拉扯,盡量伸展到極致,最好練習的動作強度、難度都有十足的挑戰性,這樣「才能跳脫自己的舒適圈」。

我也只能微笑囉。

很久以前,某一派的練習者,很喜歡把 “No Pain, No Gain” 的「咒語」掛在嘴邊。練到讓自己肢體痛苦萬分的動作時,就在心中默念這個咒語。我也曾經這樣練過一段時間,動作練到多厲害,天知道,不過保證可以天天都感受到身體的操累和痛苦。

昨天睡前剛好看到朋友分享一段教學影片,這兩年在台灣好像愈來愈紅的瑜珈派別,「大師」在前頭督陣,大師的大弟子在台上對著底下百來個練習者下達一個一個明確的指令。每個人都神經緊繃的模樣,沒有一個人臉上的表情是舒適、愉悅的。有一瞬間,我以為我在看什麼軍事訓練的介紹呢。

顯然,這些練習者都沒有「陷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囉?

拉筋拉到所有的肌筋膜都又僵又緊(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快感),關節可動範圍(range of motion)盡量撐到再大一點,高難度的動作拼了命咬緊牙關再多 hold 個三十秒鐘,這樣的練習,就是「跳脫舒適圈」嗎?

說不定也是啦,如果你覺得這樣的過程可以讓自己覺得愉悅,滿足,充實,旁邊的人也不需要多插嘴。(等等,有沒有覺得什麼地方怪怪的?「跳脫舒適圈」的練習,讓自己很愉悅、滿足?)

到底什麼是「舒適圈」啊?

一坐下來不到半分鐘就得拿起手機來滑,這是我們習慣的舒適圈。
一看到廣告裡名人推荐的關鍵字就按下按鍵立刻訂購,這是我們習慣的舒適圈。
一聽到喜歡的讚美或者不喜歡的批評,瞬間心花怒放或者整個人就怒起來了,這當然也是我們習慣的舒適圈。

我們總是被自己的習性綁著,事情一定、只能、非得這麼做不可,日常生活如此,練習瑜珈也如此。原來習以為常、不自覺的習性、慣性掌控著我們的應對進退。自己既有的思考、行為模式不自覺不斷地重覆上演,應該就是每個人都很難跳脫的舒適圈吧。

這些年練著練著,教著教著,我愈來愈不滿足了。不滿足於某些派別強調「原汁原味」、「三千五千年的傳承」,不滿足於某些老師教導的,某個動作一定只能這樣擺、這樣動、這樣停留,不滿足於某些老師認為,大腿和小腿非得要九十度或者一百八十度的要求,不滿足於某些系統安排動作進行的特定順序和邏輯。

於是我想盡辦法跳出來。跳出這個框,同時還得保持戒慎之心,別一不小心又掉進另一個框。現在自己練的,教的,三不五時還是有不少累人的動作,但更多是乍看之下覺得簡單,可是操作起來其實並不容易的練習。有的人可能覺得我的課愈來愈四不像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真的只能誠心合什回一句:Namaste。

前兩天和初見面的朋友聊天,朋友問,「那你去過印度了嗎?」(這是幾乎所有瑜珈老師都一直會被問的問題啊。)

沒有,一次也沒有。對很多人來說,有 Guruji A、Guruji B、Guruji C 在前面發光引路,有這派那派的三百五百小時的認證證書掛在牆上,有名牌可以別在胸前,感覺安全多了,安心多了。對我來說,這些證書,這些貌似發光發亮的 guru,似乎也都是某種程度的舒適圈。

沒有老師可以依靠、又碰到難解的問題,那可怎麼辦?

不知道耶。

問題永遠也解不完吧。可是,所謂「跳脫舒適圈」的趣味不正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