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以為我們在思考的時候


Photo: Marc Coudrais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在思考,我們都假設自己有能力思考。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我們以為自己在操控「自己的」身體,我們都假設自己瞭解我們的身體。

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可能並不太認識自己的身體,我們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我們以為在自己在思考的時候,我們只是在進行一個「以為自己在思考的動作」而已。

每次教室有新同學出現的時候,我常常會帶一些很「簡單」的動作:輕鬆地打開腳趾、輕鬆地轉動骨盆或者肩頸。

太簡單了?是嗎?

我們的腳趾頭,真的能隨心所欲,一根一根輕鬆活動開來嗎?我們的骨盆,有辦法輕鬆往前後左右轉動(胸腔、軀幹放鬆,別跟著晃)?我們的肩膀,可以絲毫不緊繃、不緊張,從前面往後、從後頭往前旋轉嗎?或者更刺激一點,右肩膀從前面往後,同時,左肩膀從後頭往前?

站著太累,那躺平下來休息一下吧。讓後腦勺、肩膀、背部、骨盆、腿、腳跟都輕鬆地放著。試試看,能不能在盡量不緊繃的情況下,輕輕鬆鬆把頭往右轉、往左轉;或者頭動、眼球不動,或者頭動、眼球往相反的方向動?試試看,能不能在盡量不緊繃的情況下,輕輕地讓一邊的肩胛骨離開地面一點點?或者動一動骨盆:分別讓左右側的骨盆微微往天花板、以及往臉的方向提高一點點,然後輕輕地讓骨盆前傾、後傾。

這些動作都不是愈大愈好,也不是愈快愈好。慢慢操作、體驗看看;別急著下判斷、別急著給自己打分數(「不行啦,我做不來」,「根本沒什麼感覺嘛」,「很無聊耶」)。

或者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著(我從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學到一件事:很多人都沒辦法真的完成這個指令的要求),就只是坐著一會兒(這也是個頗難完成的要求),感受自己的呼吸,找找看,呼吸在身體的什麼地方進行?節奏如何?有壓力嗎?舒服嗎?(這些同樣也都不容易啊!)

進階版的指令:如果有些身體部位感受到壓力的話,可不可能藉由呼吸的調整,而舒解壓力?

這些,和思考有什麼關係?

別急,還有時間的話,我們再多試一兩個動作吧。站起身來,找到雙腳和地板接觸的感覺,兩隻腳掌的內側、外側、前側、後側。找到腳掌和腿的連結,腿和骨盆的連結,骨盆和腹部的連結,腹部和胸腔的連結,前胸和後背的連結,雙臂和軀幹的連結,頭和軀幹的連結。

如果你還有耐心的話,再從相反的方向一個一個來一遍。或者從不同的順序,跳著來也沒關係。

想動一動了嗎?想怎麼動?雙手往上、打開胸口?或者前彎下來?往側邊轉?跳?蹲?倒立?

身體想怎麼動呢?順著呼吸的節拍或者摒住呼吸一下?腦子想到要怎麼動?你想怎麼動?

為什麼想這樣或者那樣動?因為以前老師這樣那樣教過,因為腦海裡有這些畫面與記憶,因為有一股能量從這裡往那裡暴衝?

還有哪些可能性?

這一切,和思考有什麼關係?

來個下犬式吧。來個戰士一、戰士二吧。來幾趟拜日式吧。來個後彎,前彎,倒立,扭轉。

為什麼是這些動作?為什麼這些動作必須這樣做?這樣做、那樣做,究竟有什麼差別,差別到底在哪裡(時間、空間)?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需不需要其他的可能性?

需要的話,又能怎麼樣創造出來?排泄物怎麼生出來的?力量怎麼生出來的?小孩怎麼生出來的?念頭怎麼生出來的?

思考並不是指主體將客體放在面前,然後去檢查、評估……。思考是一種身體的姿態,是一種體驗。

Thinking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ubject puts an object in front of it that it examines and evaluates… It is a gesture and experience.


* 引文據說是 Jean-Luc Nancy 說的話,我看到的來源是德國哥德學院的一篇介紹 Nancy 談舞蹈的文章,不過剛剛查了 Being Nude 整本書,就是找不到這段話。

「以練習和經驗取代學習」

我堅持使用「實驗」一詞(儘管它被嚴重濫用),因為這個詞說明了教育空間也可以是一個實驗的空間。……

我們選擇「練習」,一切無非練習。這是一個練習的場所,在這裡最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經驗,是只有透過經驗、非得由經驗才能傳遞的東西。這些課程為的是讓經驗在這個場所以成為創造的起點,而不是學習的門檻。……

通道——我腦海中總是浮現瓦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談通道的那本《拱廊街》(Passages)——是這個課程的一個生動的隱喻。我堅持「通道」這個想法,喜歡穿越、經過的意象,因為一整年我們都彷彿置身在一條溪流當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把腿伸進去,在不同的時刻,以不同的方法經過、再經過。

說到通道,我總是想起菲力克斯.瓜塔里(Félix Guattari)說的這則小故事。有位女精神病患站在他的診所門口,無法跨過門檻走進去。瓜塔里跟她說了一遍又一遍:「妳進來啊。」她卻仍猶豫不決。瓜塔里想了想,便主動走過去把她抱了過來,就這樣幫助她跨過了門檻。這就是我的意思:我們必須找到方法,發明方法,創造穿越的條件,創造通道。關於這套課程,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穿越,是發明穿越的工具,是協助跨越,而不是讓人站在門檻邊,不得其門而入。「教學」的觀念總是含有排除的思想(過了或當掉),我們得往外跨一步才行。我們得思考,需要哪些步驟才能踩穩步伐,無論是舞蹈的步伐還是別的。

穿越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危機(質疑、困惑、害怕、拒絕等等),這不是什麼必須克服的階段,而是一個和自己相處的空間,不需要逃避、佯裝不知,然後清除掉它。危機發生的時候,不需要跟它硬碰硬,而是要接納它,與它相處,視它為一種開放性,一種改變的可能性,讓我們得以轉向,或者穿越。不要害怕危機,因為我們不用跟它玩捉迷藏,也不需要跟它決鬥,而是要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接受。

《疊韻》(Allitérations),尚—路克.南希(Jean-Luc Nancy)、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合著,郭亮廷中譯。引文為莫尼葉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