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清淡一點的食物,是不是就對身體比較好,說真的,我也不知道。但是,選擇不是那麼重鹹口味的烹調方式,我相信,比較有機會嚐到我希望入口的食材本身的滋味,少一些天知道是如何製造的人工調味劑,阻隔在食材和我的身體之間。
這也是我現在練習瑜珈體位法的基本態度。
瑜珈教室不是健身房,至少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我也認為,瑜珈(體位法練習)不完全相等於一般所謂的「運動」。常常有人問,什麼是「瑜珈」,我想換個角度問,什麼才是「運動」?wikipedia 對 sport 下的定義非常有意思:
Sport (or,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is all forms of competitive physical activity which, through casual or organised participation, aim to use, maintain or improve physical ability and provide entertainment to participants. Hundreds of sports exist, from those requiring only two participants, through to those with hundreds of simultaneous participants, either in teams or competing as individuals.
我自己畫的重點在第一句:「所有競賽性質的身體活動」。如果這是個可以依循的定義,那麼,即使只以體位法的練習來看瑜珈,大概也不符合 sport 的定義。當然啦,近些年來,美國和印度都有不少「瑜珈比賽」,有的人覺得,提倡瑜珈,也沒什麼不好的。只是也有人會覺得,「瑜珈」「比賽」本身就是一個標準的 oxymoron。(我果然孤陋寡聞,現在才知道,其實美麗寶島台灣也有「瑜珈比賽」。)
基進(radical)一些來說,瑜珈不是運動。要再認真討論的話,或許可以先讀一下《運動帝國:文化全球化的史記》,還有可能早就買了供著的(好幾種譯本的)《薄伽梵歌》或者《瑜珈經》。
拉回來,拉回來。
的確,非常多人都是因為「運動」的需求或目的,而開始接觸瑜珈的練習。誠如 B.K.S. Iyengar 先生所說的,「任何帶領你開始瑜珈練習的理由,都是神聖的」。流汗、減重,通通都夠神聖。但是,這只是一開始的因緣,而不是目的。
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我明白的。
只要有熱瑜珈的教室,熱瑜珈的課程總是最受歡迎的,反正進教室不一會兒,就能夠滿身大汗,享受某種「流汗」等於「運動」等於「努力」等於「健康」的自我感覺良好。
也因此,時不時都會聽到下課後有同學評論,「剛剛這堂課好操,真過癮」,或是,「怎麼這個老師帶的動作都這麼簡單,我根本一滴汗也沒流,白白浪費了幾十分鐘」。每當聽見這類的評論,我真的都快忍不住想去建議同學,要不要直接去三溫暖來個桑拿浴。
持平一點來講,或許這就是練習的不同階段吧。
很多人的練習過程中,都曾有過這樣的心態:上課時老師帶了太累人的動作,停在姿勢裡太久,邊撐著就邊罵老師或者罵自己。下課之後心情就一百八十度轉變,「真好,我剛剛好努力,好認真,大腿都快抽筋,核心也快痠爆了。應該可以去吃一頓大餐慰勞自己一下囉!」
這些疲累,這些肌肉的痠、甚至痛,根本就不是瑜珈練習的目的(也有人說,「練對就不會痛不會受傷」)。流汗或者消耗卡路里,也只是可能伴隨而來的副作用罷了。
可惜我們凡夫俗子的程度真的不夠高,多半都會歷經這樣的階段。運氣好的,這個階段過去之後,可以到下一階段。運氣沒那麼好的,要嘛就浸在這個階段裡,出不去,要嘛就乾脆跳船,換到其他的遊戲去。只不過,通常跳到其他遊戲,還是一樣會出現類似的階段、門檻,還是有可能過不去,然後再次跳船。looping and looping and looping.
還是很想吃重鹹的嗎?真的想吃,就快快樂樂去吃吧。只是偶爾也試著給自己一次機會,嘗嘗看清淡些的料理,說不定吃起來也一樣歡樂呢。
- 想到一個還蠻惡劣的例子。電影《倩女幽魂II》裡有隻蜈蚣精,名字甚有趣,叫「普渡慈航」,他化身成金光閃閃的佛的樣貌,說了一句相當有意思的話:
「世人都喜歡崇拜偶像,為甚麼要跟世人作對。」
正義凜然但還蠻不討人喜歡的燕赤霞回說,「我呸,就是因為世人無知,才被你趁虛而入」,佛陀造型的蜈蚣精普渡慈航雙手合什讚曰,「佛法無邊,不依我的明燈指示,只有死路一條。」
說實在話,我活到這把年紀,看見過的世人,絕大多數都是乖乖選擇「親眼所見」的「佛」,都是乖乖相信「無邊佛法」、依循「明燈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