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大休息

白露秋分之間的一天早上,我的例行晨間練習告一段落。那天上午沒有特別的行程安排,不急著做什麼事。陽台的花已經澆好了,要洗的衣物,洗衣機也正在努力工作。一會兒早餐要吃的水煮蛋已經煮好。

時間充裕,天氣溫濕度都剛剛好。我整個人大字形躺下來,進入大休息(savasana)。

就像是平常每一次的大休息。我不急著把呼吸拉長,只是提醒自己,不急,慢慢來。沒有一定要到哪裡、要走多遠的目標,至少今天沒有。慢慢來,慢慢走就是了。


(Photo by Shahrukh on Unsplash)

我知道髖關節,平常我比較緊的那一側,還有薦髂關節,慢慢在釋放。我在等,我在觀察。感覺自己像海星一樣,躺在沙灘上,躺在海底,海風或者海水一陣一陣地吹過飄過拂過整個身體。腳踝、腳後跟像是有人幫忙輕輕提起,微微拉伸,釋放。從髖到踝的連線就這麼鬆開來了。

事情開始在進行,我知道。整個人、四肢、頭頂尾椎,好像有一股從中心向四面八方幅射、釋放出去的能量在流動。

肩膀、上背部也在緩緩鬆解。我用非常輕的力量、微微抬起頭,調了一下頸椎的角度。好像更舒服一點了。

注意力回到呼吸上,確認能放的差不多都放了。突然胸椎 C10 上下有股什麼力量,很輕的,簡直像是老練的推拿按摩師傅幫忙開了我的胸椎。不對,應該說是比我遇過的任何一位師傅的技巧都更溫柔、更奧妙。我幾乎像是聽見了喀啦一聲,接著是我自己心裡感慨讚嘆的一聲「啊」。

開了,我知道。整個胸廓釋放開了。

我靜靜繼續觀察呼吸。我知道變得比平常更細長、更輕盈。心裡頭有股念頭想確認看看。我默默打著拍子數,一吸一吐來回應該是超過一分鐘了。

像是在森林裡看到害羞的禽鳥,我小心翼翼,不想有太多動作、聲音,甚至不想再有太多念頭,免得干擾到這美妙的一刻。

整個身體安安靜靜躺著,下沉,釋放。腦子,心裡也安安靜靜。專注、放鬆、享受。


[延伸閱讀]

放鬆練習,練習放鬆
放鬆還是癱塌?
你沒有真的想放鬆
關於放鬆的二三事
在不平衡裡創造新的平衡
看見了,怎麼辦?
這需要時間

能及時上場的才是好工具

這個月以來著迷於一種對我來說全新的運動 / 動態冥想活動:跑步。

我的左手握著手機,手機裡的節拍器程式盡責的打拍子,一分鐘打一百八十下,愈聽愈耐聽,也彷彿愈聽愈有變化。有時候我會默唸簡單的咒語(最簡單的就是兩音節的字詞:bu-dho / bu-dho,或者是 cheng-sîn / cheng-sîn,偶爾更快一點點就唸 tò-kha chiàⁿ-kha / tò-kha chiàⁿ-kha),有時候就只是清楚地感受到整條脊椎在動態活動的過程中,如何一次一次延展伸長,骨盆和髖關節如何跟著輕鬆微幅扭轉擺盪。

著迷的意思是,除了週二例休日之外,每天我都會在教室裡跑足一小時,換算下來,大約是一萬零八百步,或者一個人繞著空教室跑個兩百圈左右吧。很像籠子裡的白老鼠,樂此不疲。

再怎麼樂,終究是重複的肌肉活動,還是會有一定的疲累。兩個星期下來,我注意到我的右髖還是有點痠。

基本的收操當然會做。各種大腿、髖關節周圍的釋放是一定的。有些同學可能會注意到,這一陣子上課時,我又比較常帶鴿式預備式的練習,就是因為我自己的需求,腦子裡就自然連結到這類動作。

上星期有一兩天,我隱約感覺到這些伸展動作的釋放好像還有點不太夠。這樣的不滿足,讓我回想起以前我自己很愛(但又好久沒練)的髖關節釋放練習:頭倒立。

是的,就是那個頭倒立(sirsasana)。很久以前我就認識到,頭倒立是一個不用靠別的輔具、不用靠別人幫忙,自己就可以獨力完成的絕佳髖關節釋放動作,而且一次可以安安靜靜停個三五分鐘(甚至再長一點的時間)。

我很喜歡在頭倒立停著的時候,微幅或者巨幅調整自己的髖關節角度,或者就把頭倒立當成另一種形式的站椿,感受到氣血從頭到腳、從腳到頭輕鬆的循環流動。

前兩天有個同學下課後在詢問我他的身體狀況,我簡單檢查一下,發現他大概髂腰肌太過緊繃,就教他一組效果超強、又超簡單的髂腰肌釋放練習。


(我教過很多同學這招,看起來非常簡單、實際上操作也真的很簡單,不過還是有些可以更精進的技巧、撇步,有興趣的話,歡迎來教室當面詢問。)

今天早上我自己例行的伸展後,繼續接著站椿。猛然才想到,我自己的老毛病,不也就是右側的髂腰肌太緊嗎?為什麼我知道要教別人,自己卻忘了應用?

馬上就來練習,三分鐘過後,雙腳回到地面,天啊,這效果也太神奇了,好一陣子沒有這麼鬆的感覺了。

在動作課、在靜坐課,我都一再和同學分享,平常就要練習各種技巧,讓自己的工具箱裡裝滿得以應付各種不同情境的工具,隨時可以看情況就派上用場。

平常練習很重要,工具箱裡頭有足夠的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遇到狀況,就要能讓適合的工具派上用場。

只是講給別人聽,不會解決自己的問題。能及時上場發揮救援效果,才是真正的好工具。

我的髖關節狀況大概就這樣處理好了。趁現在還有時間,我要繼續去練我的跑步冥想囉!


延伸閱讀:
玩工具可以,別被工具玩
用手指來閱讀肋間
實用咒語系列之二:they are there, and you are here
聽見自己的身體在踅踅唸
細節搞定了,尾巴自然就高興得翹起來囉!(誤)XD

How low can you go?

最近體悟到的練習心法:往下降、往下沉。

站或者坐著的時候,除了大致上保持頭頂往上、脊椎中正之外,就是把意識的焦點、注意力往下降、往下沉。

具體來說,頭在心上,讓意識從頭、從腦子裡往下降沉到胸廓、心裡。
心在肚子上,讓意識從心往下降沉到肚子裡。
肚子在骨盆上,讓意識從肚子往下降沉到骨盆裡。
骨盆在腿上,讓意識從骨盆往下降沉到雙腿。
腿在腳上,讓意識從雙腿往下降沉到雙腳。
腳在地上,讓意識從腳繼續往下降沉到腳底下,彷彿入地。

這個練習,在站椿時能用,在一般站姿的動作練習能用,在靜坐時能用。在一般日常事務,像是我現在在寫字,也能用。

往下降、往下沉是個有趣的過程,會帶著我們往自我觀察的方向繼續探索。說不定會更深更遠,或者更黑暗又更明亮。


[延伸閱讀]
牽一髮真的能動全身嗎?
綻放在死亡谷的花海
你以為佛法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嗎?
騎腳踏車不是那麼簡單滴(你以為你不會被騙時,你就已經被騙了)

誰在(替你)做決定?

Netflix 告訴你,接下來你想要看哪一部電影。Apple Music 告訴你,接下來你想要聽哪一首歌。Google 告訴你,接下來你想要連結哪一個網站。Facebook 告訴你,接下來你想要瀏覽哪一個人哪一個單位寫的文章、心情故事、或者花錢買的廣告、或者符合他們利益的假消息。

學校老師決定,你今天該學什麼內容,有什麼樣的進度。

爸爸媽媽決定,你今年明年這輩子該達成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廣告決定,你等一下或者存夠了錢該買什麼產品什麼服務。

政治人物決定,你該繳多少稅、稅金用到哪裡去、該如何替他們賣命。

營養師決定你該吃什麼。醫生決定你該吃什麼藥。瑜伽老師決定你該這樣站這樣走這樣坐這樣呼吸這樣睡覺(如果有這種不只教 asana 的瑜伽老師也還算運氣不錯啦)。心靈導師決定你該向哪一尊神明(或者什麼能量)用什麼方式祈禱。

你腦子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哪裡跑出來的念頭,決定你該這樣相信,「我就是這樣的人」。

嘈耳(tsō-hīnn)慒心(tso-sim)

不知道為什麼,教室突然出現一股奇怪的低頻噪音。我向來對這類聲音很敏感,自己待在教室裡也覺得不太舒服。而且有幾次就在上課的時間出現,我一想到這對同學們的干擾,真的有兩三天都睡不好。


(非當事狗。其實,本文根本沒有當事狗。這是一對長駐大安森林公園的帥氣狗狗。)

直到那天的靜坐課。

那天下午我自己就在一陣一陣的噪音「攻擊」下,靜坐了一段時間。突然才理解到,我一直預設,噪音在「攻擊」我,我受到噪音的「攻擊」。

或者說,我選擇了「認為噪音在攻擊我」這樣的認知。心裡一旦完成這樣的選擇之後,原來的「嘈耳」(tsō-hīnn)(吵鬧聲響)立刻就升級變成「慒心」(tso-sim)(心煩意亂,焦躁憂慮)。

因為這樣的理解,因為認識到自己的預設、自己的選擇,原先由我自己幫忙參與、一起完成的「我覺得我受到噪音攻擊、因此我才會這麼煩躁」建構工程,彷彿瞬間瓦解、潰堤。聲音還在、振動還在,耳朵還聽得見、皮膚也還感受得到,但心裡好像鬆了不少。

我記得靜坐課之前就一直想著,「嗯,今天晚上靜坐課,我就是要玩這個梗。反正噪音就是會出現,我就將計就計吧!」

我揣想的稿子,主軸大概是這樣子的:

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不平靜、甚至不安的環境、世界裡,噪音層出不窮,不只是外來的噪音,還有自己心裡永遠停不下來的內心小劇場,不斷上演著幻想、期望、失望、痛苦、憤怒、恐懼等等戲碼。重點不是想辦法找到一間能夠隔離一切噪音的教室、道場,躲在裡頭練習、享受安靜、平靜,而是要認識清楚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其實絕大多數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也只有從自己內心去舒緩這些不安的情緒,才能進入真正的平靜……。

沒想到,一開始帶著大家靜坐時,噪音竟然就停了。我覺得好像什麼人在和我開玩笑似的,匆匆轉了個話頭,繼續靜坐課。

當然,外在的聲響後來果然又再度出場了好幾次。這些物理現象,不會因為我想像他們不存在就消失不見。還好過兩天找了人幫忙,也從產生物理現象的源頭去處理好了。噪音事件總算就暫時告一段落。

我又說「噪音」這個詞了嗎?對不起,我要說的是,「聲響」、「聲音」,或者,「奇怪的」、「不太理解」、「不請自來」的「聲響」。

[延伸閱讀]
「全世界都給我安靜下來!」
愛會記得沓沓仔行,才有機會向耳聽(ànn-hīnn-thiann)
實用咒語系列之二:they are there, and you are here
全然專心,聆聽
心要安靜下來之前,先釋放肢體的緊繃吧!
The World IS Sound 世界就是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