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彈性與適應

我在新教室拿著熟悉的紙拖把拖地,拿著不熟悉的好神拖拖地。地板比舊教室窄、比舊教室長,面積大一些,拖起地來時間比較久,一不小心就要花更大的力氣。我提醒自己注意脊椎、特別是腰椎,要感覺得到核心的陪伴,要順順地輕鬆呼吸。

肌肉帶著好多記憶,身體帶著好多記憶。但同時,肌肉很有彈性、身體也很有彈性。我跨著步伐,左腳重右腳輕、右腳重左腳輕,很有打拳重心位移的味道。只是前前後後要多走很多步。

肌肉和身體的記憶在告訴我,現在面對的是嶄新的體驗,和以前不一樣了。心裡的反應,有些興奮,有些惶恐。

打開音樂來陪伴。新教室的空間,共鳴的效果很不一樣。有同學說,新教室這裡好適合聽音樂哦。好像是吧。大概是是因為新的空間,我恢復了上課前放音樂的習慣,古典樂、電子樂、自然聲響,在同學來上課之前,有時候就自己一個人在音樂的陪伴下,打打拳、跳跳舞。

這三四個月以來,找新教室的地點、裝修、搬遷,身體一直在調整與適應。再加上一些家裡大大小小可控制、不可控制的事,還有外在大環境疫情的變化,常常睡也睡不好,情緒也時不時在飽滿到隨時要爆炸的狀況。直到開始在新教室上課,狀況大致上確定下來,整個身體裡深層且深沈的緊繃感終於能慢慢釋放掉。

給自己寬裕的時間,提醒自己,事情總是會有出路的,用不著那麼著急。身體有足夠的彈性,讓身體慢慢去適應吧。

最近有幾堂課有八九位同學來上課,我讓同學們一字排開。大家邊練習,我邊講解,從第一個同學面前,走到最後一位同學腳邊。很有意思的體驗。整堂課的過程,我就是來來回回走,來來回回講話,來來回回和一個一個同學互動。

一開始我覺得好像什麼地方怪怪的,好一會兒才明白,在以前的教室,八九個以上就有點「滿」了的感覺,現在八九張瑜伽墊一字排開,教室好像還空空的。這種不習慣的空間感大概過了四五堂課我才慢慢適應。

現在幾乎每一堂課我都會請同學們練習跳,站定跳、蹲著跳、兩邊膝蓋一起往胸口提高的跳躍動作,兩邊腳跟一起往臀部踢的跳躍動作。因為新教室在一樓,底下沒有地下室,不必再擔心吵到樓下鄰居,大家都可以盡情跳跳跳。

跳著跳著,可以看到大家歡笑的氣氛倒是和以前差不多。

每堂課大休息後,我照例輕輕敲著頌缽,呼喚同學把自己的意識帶回身體來。突然發現,頌缽敲起來的聲音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我慣用大小兩塊瑜伽磚墊在頌缽底下當共鳴箱,頌缽唱出來的聲音我一直覺得很舒服。不過這招到新教室不管用了。我繼續再試了幾種新的排列組合,這兩天發現直接捧在手上敲,效果還不錯。

說不定還會再有別的新招,等著瞧吧。

[延伸閱讀]
疫情嚴峻期間的自我練習
新習慣來得有夠快
「平常動作」之「理想的站姿」
別被框在想像的標準裡
緊繃的相反詞是鬆弛,還是舒服自在?
The World IS Sound 世界就是聲音

新教室即將開張

舊教室的最後一堂課星期天結束了。當天下午就是急忙打包,隔天就搬家到新教室了。

裝修工程上星期告一段落。這幾天沒上課,就是天天在新教室整理東整理西,組裝層架,安裝毛巾桿,買好神拖。請水電師傅來安裝淨水器,更換洗手間抽風扇等等。細瑣的事情好像怎麼樣也忙不完呢。

忙歸忙,每天自己該練的,也還是得乖乖練。也順便提醒同學,雖然這兩個星期教室還沒開張,可是平常上課我一直唸唸唸,該怎麼鬆肩、該怎麼調整姿勢、該怎麼三分鐘五分鐘觀呼吸的練習,真的要切實操練。

還好,明天星期六,我打算給自己放一天假。早上好好吃頓早餐,散步去投票,下午看看說不定就去看場電影什麼的。

投票?我聽到有同學在問,「投什麼票?」「公投有去投、沒去投,沒差啦!」

我昨天在自己的臉書上寫了一段感想,我翻譯成中文在這裡重新一遍(我自己的臉書寫的是台文):

我當然瞭解,此刻的幸福,也只不過是「小確幸」罷了。不過,這三五年來,大家應該都感覺得到,台灣愈來愈美了。

就像今年在看奧運的時候,就像看到世界各國一個一個來相挺的時候,就像一次又一次、雙腳站在山頂上,看著遠遠的山頂、海邊、溪流、樹林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還有好多好多問題還沒解決。讓我們好好站穩腳步、下定決心,一項一項來面對。希望大家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台灣,千萬別幫著外人來扯後腿。

#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

明天記得去投票。每天都要記得伸展、活動筋骨、好好呼吸、好好吃飯、好好休息。

下星期五(12月24日)要記得到新教室上課哦!

冬至很重要 / 耶誕節很重要 / 每天都很重要

前兩年我在臉書上寫著,「前幾天冬至剛過,今天是耶誕節。冬至很重要。耶誕節很重要。每天都很重要。」

冬至一陽生。一年裡白天最短就是冬至。換句話說,也就是到谷底囉。谷底到了,接下來只能反彈了吧。當然反彈通常不會一次到位,不仔細注意觀察,有時候根本沒留意到真正有意義的反彈、轉向正在進行中,還以為一轉眼一回頭世界就變了樣。

變化最清楚的是溫度。才覺得冷幾天,竟又出了暖陽。還沒曬夠,日頭又不知道躲到哪去了。

總是這樣吧,多彈來彈去個幾次,就到囉。到了,該下車就下車走走。有的人晃晃逛逛,有的人換車繼續上路。或者先別想那麼多,歇一會兒再說吧

那天有同學說,教室就像是他的庇護所。每天「日也操,暝也操」,身子累,腦子更是片刻不得停歇喘息。進到教室裡,腦子總算是可以安靜下來一兩個小時,然後動著動著,鬆鬆一身筋骨。

說實在話,聽了真的「足感心」。開教室能夠讓同學有這種感受,再累都值得了。

冬至也好,耶誕也好,喝點甜湯暖胃,或者送個禮物給自己吧。

或者,如果剛好有段空檔,就花個三分鐘,來看看這位瑞典藝術家 Britta Marakatt-Labba 花了四年時間完成的刺繡作品 Historja。這個長達二十四公尺的作品訴說薩米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歷史。影片裡的配樂剛好很有節慶的味道,雖然,歷史不會只有歡樂的一面。

Britta Marakatt-Labba’s epic embroidery, Happy Holidays from Selvedge Magazine on Vi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