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的樣子,簡單到我們連正眼多看一下都覺得浪費時間,覺得無聊,即使被迫必須真的親身操作演練,也激不起一絲成就感。
有些事情看起來就很困難的樣子,困難到我們看到在別人身上發生的時候,會目不轉睛,想要自我挑戰,或者想著,「唉,我這輩子是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啦」。
pix source
大概有不少的人會認為,像上面圖裡的動作「單腳鴿王式」(ekapada rajakapotanasana)是很困難的。在 B.K.S Iyengar 的《瑜珈之光》裡,動作的難度分級,最簡單的是一級,最難的是六十級;單腳鴿王式的難度標示是 28 級。(一定有人想問:什麼動作是《瑜珈之光》裡標示為非常困難的?舉例來說,「舞王式」natarajasana 是 58 級,但非常多年輕人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到這動作。看起來真的很恐怖的「雙手抓腳輪式」tiriang mukhottanasana,難度標示是最高的 60 級。可以看看畫面,千萬別隨便嘗試!)
(既然提到了《瑜珈之光》這本名著,就順便提一下,「頭倒立式」的難度是四級。常見的「下犬式」是五級。也就是說,頭倒立沒有那麼可怕啦,而且,如果「更困難的」下犬式我們都天天在練了的話。。。)(是說我也覺得下犬式真的不容易啊。)
哪些事看起來簡單,哪些事看起來困難,標準自然是人人心中各有一把自己的伸縮尺,該怎麼量就怎麼量。B.K.S. Iyengar 有他的體會,有他的學習歷程。正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命史,她覺得難的,我不一定覺得難,她覺得容易的,對我來說也可能是 Mission Impossible。
山式(tadasana)或者「站椿」看起來簡單多了。
pix source
看起來。
「大成拳」(又名「意拳」)的創始人王薌齋(1890-1963,師承形意拳老師郭雲深)在《大成拳論》裡說過,「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椿起」。這位王先生是這樣講解站椿要領的:
站樁,即立穩平均之站立也。初習為基本樁。習時須首先將全體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換,鬆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頂豎、神莊、力均、氣靜、息平,意思遠望,髮挺腰鬆,周身關節似有微曲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游,外緣不內侵。以神光朗照巔頂,虛靈獨存。渾身毛髮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舒適挺撥。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繫,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游泳,殊相近也。
「站椿,即立穩平均之站立也」,拿到瑜珈體位法的世界來說,大概就是說,Iyengar 系統裡的「山式」(tadasana)(整個人要像山一樣那~摸~穩定),就是 Ashtanga 系統裡的 Samasthiti(sama 就是平等、平均之意,sthiti 指的約莫是建立、維持[某種狀態])。
光要練到「上有繩吊繫,下有木支撐」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看起來簡單,多半都是因為我們只是匆匆一瞥,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從最粗的形狀上判斷,才會把複雜、神奇、奧妙的事情,誤認為簡單平凡。
以前在大教室繳錢當學生的時候,最喜歡去上還不認識的老師的基礎課,每一次都是有趣的旅程,看一位一位老師如何介紹他們心目中的「基礎」,總是帶來滿滿的收獲。同時還讓我能以某種自以為是的角度,快速地認識新的老師。
現在每天在教課,最喜歡教的,也就是基礎課。(謎之音:反正自己也做不到單手手倒立,或者兩條腿掛在脖子上的「高難度」動作,教來教去,也就是這些「簡單的」。)我們不太可能在基礎課一次站椿站個半小時(下次來試試? XD),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挑出各種看似簡單的動作,像是單腳站立的樹式,和同學一起玩玩簡單裡的不簡單。
我知道,很多同學會跳出來說,「樹式才不簡單呢,我根本就站不穩呀」,但也有同學心裡偷偷念著,「怎麼又是這無聊的樹式」。對我來說,這種情況剛剛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挑戰。
地面上少了一隻腳,怎麼平衡站著?繼續站立的腿、腳,能不能像原本一樣穩定?即使比較有經驗了,看起來可以站得比較穩定,還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慢慢觀察自己的骨盆、胸廓、軀幹、脊椎、頭顱究竟有多歪斜、多扭曲。試試看,能不能細細調整,把歪斜、扭曲的身子拉長、拉直一點。
在看起來不太平衡的條件下,觀察自己的不平衡,改變自己的不平衡,創造新的平衡。在樹式裡找到山式;在樹式裡,建立山式。
前面的王老先生還提到「內念不外游,外緣不內侵」,在山式,在各個瑜珈動作都可以持續練習,當然也可以來靜坐課慢慢摸,慢慢磨。
說不定哪天我們練著練著,會根本忘了在練的動作看起來簡單或者看起來很困難,會忘了在上的是瑜珈課還是靜坐課,會忘了停留著的是站立的山式或者盤坐的蓮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