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吃到飽嗎?

接到廣告信。

種花電信寄來了優惠方案的廣告,本來我採用的方案一個月 436 元,4G 上網的上限是 1.5G。新的優惠方案提供 4G 不限流量,吃到飽,要價差不多是我原本的兩倍,988 元一個月,不過得綁約 24 個月。馬上就心癢心動了。

還好雜事多,也沒來得及處理(必須人到現場辦理)。廣告單放在桌上一天,再多看一眼才想到,其實,我並不需要隨時一直連上網,我也不需要走到哪裡都拿手機看 youtube 或者追美劇追日劇追韓劇耗費非常大的流量。我也不喜歡「綁」約的概念,被束縛,而且一次就得綁上兩年,天知道兩年之後的情況會變成什麼樣。

一兩年前,我還拿著舊手機。某一天興起,就把原本的 3G 上網吃到飽方案退掉。從此就很少使用手機上網,除非剛好坐在提供免費 wifi 的咖啡店,才會拿出手機巡看看有什麼訊息。

那一段時間,我算是戒掉「無意識滑開手機瀏覽不特定資訊」的症狀。反正手機的「行動數據」永遠是關著的,遇上像是二三十分鐘搭捷運的空檔時間,要嘛閉目養神,做做眼球的體操,要嘛讀著 Kindle 上的本來就計畫要讀的書,手機兩三天才需要充電一次。

幾個月前為了準備新教室的事,不得已,重新開啟「行動數據」,換了 4G 的新方案,1.5G 一個月其實也夠用了。只是,好像本來戒斷了的症頭,又開始慢慢浮現。真的沒想到,才只是看到廣告詞,差一點就要上勾。

然後我才想到,我不需要,我一點都不需要這些。

不是我不需要上網,而是,我不需要一直上網,我不需要無限大的流量。 不是我不需要吃飯,而是,我不需要一直吃一直吃,我不需要撐死我的胃。

還不只是這些。

就像體位法的練習,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並不需要把所有的時間、能量,都投注在體位法上。我不需要企圖想要征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動作、姿勢,我不需要在網路上一再觀看、找尋體位法的奇技淫巧,我不需要一看到體位法的 workshop 廣告就馬上興奮準備掏錢包刷卡急著報名。

這一陣子我還蠻享受一種練習方式:前半小時體位法,再半小時呼吸調息,最後半小時靜坐。對我來說,那半個小時的體位法,伸展的需求好像就滿足了,筋骨也差不多都活絡開了,然後就可以調息了。調息也不是為了要練到多詭奇的吸吐止息比例,或者多長的時間。專心且輕鬆地呼吸,能量彷彿能走到該走的地方,然後就準備靜坐了。

該有的營養能夠均衡攝取,吃個七八分飽,也就很夠了。甚至偶爾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試試斷食一兩餐或一兩天,讓消化系統休息一下,減少能量的耗損,說不定會發現,真的不需要吃到飽。

我們不知道我們有這些感覺

天氣爆冷。我換上比較暖的刷毛長褲出門,還是冷。雙手自然躲到褲子口袋裡暖著。走著走著,好像注意到有什麼不一樣的事。

平常習慣穿牛仔褲,比較貼身,手也不必躲起來,沒機會發現這些小事。這兩天在路上走著,雙手躲在寬鬆的長褲裡,等於是一邊走路,一邊用雙手蓋在股四頭肌上,仔細觀察著肌四頭肌的運動。這才發現,原來,光是走路,光是以為自己只是在輕鬆走路,股四頭肌竟然就那麼劇烈在運動著。

走路當然不只靠股四頭肌。我把褲子口袋裡的雙手往股骨頭大轉子移動,指尖碰觸到臀肌,臀肌也一樣。注意到這些平常沒有清楚注意到的運動,真是很有趣的過程;彷彿拿著攝影機近距離拍攝自己的動作,而且還同時看到影像的呈現,甚至是慢動作特寫鏡頭的效果。指尖探觸到的邊界,再過去一點,口袋不夠深,只好靠「腦補」的作用,好像還繼續再多看到了一些,雖然有些模糊。

腳步再放慢一點(同時加強腦補的效果),彷彿像是在顯微鏡下,看著肌肉纖維、細胞,全都上場了,彼此精確協調分工,交響曲合奏著,看不到指揮在哪。

收縮,延伸,放鬆,不同的階段交替進行著。不用我下令,不管我的意識,運動系統(locomotion system)有他們有自己的訊息處理方式。

通常我們不知道我們有多麼神奇的力量,直到這些力量出了問題。通常我們不知道我們有這些感覺,直到我們喪失了這些感覺。像是前庭覺(vestibular sense),平常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多麼仰賴前庭系統(加上「本體感」)的資訊處理,才能意識到自己在哪裡,才能意識到「自己」是怎麼一回事。只要裡頭的半規管或者耳石(otolith)出了點什麼差錯,光要從椅子上站起來可能是是天大的難事,說不定整天都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跌倒了。

不過後來我還是試著從運動系統(locomotion system)以外,去微調一下(或者說是干擾?)。讓正頭頂往正上方延伸,讓肩頸往左右前後延伸,讓整條脊柱能夠慢慢伸長。雙手還是再偷偷觀察了一陣子,嗯,這干擾彷彿有點效果哦。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道場

英文的 retreat 這個字很有意思。一方面是撤退、放棄的意思,一方面又是隱居或者避難(或者避難所)。

在網路上查到《天主教英漢袖珍辭典》裡,retreat 指的是「退省;避靜」,辭典裡是這樣解釋的:

在一段時期中,暫時離開日常的俗世生活,靜下心來,祈禱默思,作一心靈上的反省,分辨並檢討自己對天主和對他人的關係,若發現有違天主旨意的地方,則設法加以改善。退省院稱 retreat center 。

不少練瑜珈的朋友,會到峇里島或者山裡幽靜的地方,參加 retreat,內容可能有瑜珈練習,靜坐練習,在風光明媚的環境裡,洗滌身心。

能有條件、有機緣,暫時離開日常的生活空間,暫時丟下惱人的城市塵事,聽起來當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重點是「暫時」。暫時丟下煩惱,暫時躲開壓力。

暫時這樣做,沒什麼不好的。畢竟,誰不需要休息一下,補足體力,充充電,轉換心情呢?

只是,暫時閉上眼睛一會兒之後,終究還是得重新睜開眼睛。重新睜開眼睛再看到的世界,還是一樣的世界。討人厭的上司、老闆還是討人厭;沒解決的問題,也還是躺在原地等著面對處理。

記不清楚在那邊看到過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

Your work IS your retreat.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道場。

有點像是「身在公門好修行」的意思,不論是公務機關,或者任何服務業(話說現在還有哪種工作不是服務業嗎?)都一樣,充滿各種試煉的機會,隨時都可以爆炸,隨時都要提醒自己得肩頸放鬆,隨時都要提醒自己得好好呼吸。

隨時得提醒自己得有某種撤退、放棄的態度。隨時得提醒自己得培養厭離(nibbidā)或者出離(saṁvega)的心境。厭倦了一切無聊的八卦、無意義的人事鬥爭,厭倦了所有你爭我奪、口是心非的人際關係,厭倦了一切緊繃壓力。

然後,工作還是繼續做。只是你知道,那些讓你受不了的事,你真的受夠了,你真的不想和他們玩下去了。

因此,真的就可以專心在工作上,而不再是讓那些「有的無的」(ū-ê-bô-ê)來佔據時間、浪費寶貴的能量。

因此,你的工作,就變成了你的道場。

「全世界都給我安靜下來!」

這幾天變天,昨天剛進入大寒,又濕又冷,總是讓人感到不舒服,身子總是蜷縮著,精神萎靡頹喪,欲振乏力。

不管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或者「天要嫁人,娘要下雨」,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

但偏偏這世界上到處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

看著選舉的結果,滿意或者不滿意。辦公室裡的工作進度,要逃離或者繼續苦撐下去。老公老婆或者老爸老媽或者女兒小孩,交代這項那項該辦的事。房東或者房客、樓上或者樓下始終沒處理好的漏水問題。

又是下雨天,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真的到處都是無法控制的事。就連搭個捷運,車上都塞得像是大家約著一起逃難似的。前面的先生揹著的後揹包飽滿又結實,直接就靠在我身上歇著,後面的太太拎著一袋鹽酥雞,那氣味瀰漫整個車廂,濕冷冷的雨傘就依偎在我褲管上,一滴一滴往下滲。還有一堆不知哪來的觀光客,天南地北的口音紛陳,高聲喧嘩。讓人很想大吼一聲,「全世界都給我安靜下來!」

(忽然懷念起一個場景:那時我們在山上拍片,人馬雜遝,村子裡的人都來現場圍觀,你一言我一語的,比菜市場還熱鬧。我手上一杯小米酒,不知道也在和誰聊天吧。一位同事就著大聲公大喊,「全世界注意,五、四、三、二」,大手一揮,真的就全世界靜下來了。)

Hulk

不論我們多努力,我們就是沒辦法完全控制發生在自己週遭的一切事物。

捷運上心裡暗暗咒罵的我,讓同樣也是埋藏在心裡的一句咒語給驚醒:

An unpleasant sound is making contact at the ear.
讓人不舒服的聲音正接觸到耳朵。

驚醒之後才發現,自己早就快要綠巨人浩克一樣,快要爆炸了。但浩克的畫面一出現,念頭一轉,又覺得自己真是好笑:怎麼才這麼點小小的狀況,就激自己如此劇烈的反應。情緒轉得飛快。

亞歷山大技巧的創始者 F. M. Alexander 說,

我的技巧主要的基礎就在禁制(inhibition),禁制那些可能因為刺激而產生的反應,禁制那些我們其實並不想要的反應。

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想要的,訓練自己不需要去生產那些我們其實並不真的想要的反應。這是我們真的能掌控的:我們如何應對這個世界、如何應對自己的態度與方式。

情緒就是能量,轉得飛快。(所以該練靜坐啊!)

下一次遇上真的該爆炸、真正該變身成浩克的時候,出拳可得又快又狠又準。(不是,我們絕對不是在練習壓抑情緒哦!)

苦難有可能是很棒的禮物

“Life if suffering”、「一切皆苦」(還有人說「眾生皆苦」),是很多人對於佛陀教法的基本印象,或者認為這就是佛教教義的核心思想。

依阿含經的內容,佛陀教的是「四聖諦」,裡面的苦諦(dukkha saccã)指的是:出生、變老、生病、死亡、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也就是五取蘊(five clinging-aggregates)是帶來壓力、讓人痛苦的。

重點是,不只有「苦諦」而已啊。重點是,人生不只有壓力、痛苦、折磨而已啊(“Life Isn’t Just Suffering”)!

四聖諦大概是這樣子的:

There is suffering, there is a cause for suffering, there is an end of suffering, and there is a path of practice that puts an end to suffering.
有痛苦,有痛苦的原因,有痛苦的終結,還有能夠終結痛苦的練習方法。

一不小心,我們就以為人生只有痛苦。但痛苦稍微減輕一點,我們能夠喘口氣之後,一不小心,我們又都忘了曾經受過的苦。

有人認為,歸根究柢來說,真正的問題是這樣子的:

how skillfully are we handling the raw stuff of life?
我們能夠如何有技巧地處理生命裡各種原始素材?

當我們試著去把這些原本生冷未熟的原始材料烹調成一道道營養甚至美味的料理,試著練習善巧地處理種種困難、麻煩、問題,我們就有機會瞭解,這些苦難,說不定都有可能是很棒的禮物:

我們認為是問題的事情,可以變成是上天給的禮物。我的優勢之一,是在小時候曾經脊椎癱瘓過。因此我可以體驗到下半身不能動的感覺。在當時,那還不算是禮物,但這事情可以變成是禮物。我的哲學是,「別浪費苦難」。我們都得承受苦難。事實上就是這樣。並非所有的事都是苦難,但我們的確都得受苦,別浪費這些苦難。 (Bonnie Bainbridge Co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