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萬難,送自己一份大禮物

前一兩個星期,小雪期間,東北季風帶來的冷空氣,還伴隨一波波的雨勢,才幾天工夫,一整個冬天的感覺完全來了。天冷了,人的自然反應就是縮著,愈縮愈冷,接著就是想補充各種高熱量的食物,晚餐過後才兩三個小時,不知不覺一不小心面前怎麼就出現了一碗熱騰騰的泡麵,有時候甚至還有杯會讓人有暫時暖身假象的酒精。

年輕一點的時候,發現肚子怎麼又凸出去一點了,牙一咬,連續兩天努力伏地挺身多拚個幾十下,肚子就乖乖縮回去了。年過四十之後,牙齒用力咬到快斷裂也沒用,已經逐漸長大成形的大肚腩就這樣自顧自的面帶微笑和外面的世界熱情打招呼。不是說美不美觀、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到了一定年紀,肚子的尺寸節節高升,通常也會連結到其他有礙健康的毛病。

只是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通常也自然愈來愈低,意思是,那些多吃到身體裡的熱量,愈來愈容易成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也回不去了」。

小雪大雪都快過完,接著馬上就冬至,很多人就這麼一路從尾牙一攤一攤的聚餐吃到農曆過年,一次一次累積下來多餘的熱量,效果可是非常驚人。

但換個方向想,能逃掉一次算一次。如果一次不必要的聚餐、不必要的多餘熱量堆積工程,換成是一趟簡單的運動,換成一堂瑜伽課,這一進一出,來回的正負差可也是相當可觀啊。

可是,很多時候,同事啦、好朋友啦,就是會不斷盛情邀約啊,想拒絕,一下子又不知道有什麼好理由。來,試試看這招:「不好意思,我現在星期五晚上都要固定去上瑜伽課喔。祝你們聚餐愉快!」

下定決心,今天晚上一定要排除萬難,去拯救自己的健康、創造未來的幸福。

去哪裡適當運動都好,去家裡附近的公園散散步、走個一兩萬步也好,或者來 KT 老師這邊上瑜伽課當然更棒。(自己捧自己的場,天經地義的吧 !)

一星期挑一兩個晚上來上瑜伽課,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延伸閱讀:
「現在就是最好的練習時機!」
人為什麼會(開始)變老?
大叔、大嬸請注意:訓練雙腿的肌力,就是訓練腦力!

人為什麼會(開始)變老?

前兩天晚上的「平常動作」課,我們最後又是在地板上輕鬆翻滾,我看得見有幾個同學臉上開始浮現出笑意,或者直接就笑出聲響來了。

有個同學說,「小朋友這樣玩一定很開心吧?」

我的理解正好相反。

就是因為常常這樣坐在地板上玩,或者跳上跳下,心無掛礙,不會東想西想,擔心這擔心那,心情才會愉快。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情,我們才能夠保持年輕、青春的態度。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 Children’s Games

我常常在上課時和同學們分享這樣的觀念:

因為我們開始不敢坐在地板(怕爬不起來),不敢跳(怕跌倒、受傷),不敢翻跟斗(怕自己筋骨僵硬、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得到),
因為我們開始失去好奇心,失去學習新事物的欲望,
因為我們往外往內持續探索的勇氣逐漸消逝,
所以,慢慢地(或者突然在某個時間點,某個事件發生時),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們老了」。

相反的,小孩子整天精力充沛,充滿好奇,跑上跑下,跳動翻滾。路邊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一隻小貓小狗小鳥,幾顆石頭一堆沙子,就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全身的注意力,蹲下去,趨進,動手動腳,玩到自己笑得開心極了。

我清楚記得幾次帶地板翻滾、跳上跳下東跳西跳的課,下課之後,有同學說,「老師,我覺得我的眼睛好像變亮了耶」,「我突然想起三四十年前小學某次的運動會,我以為我早就忘了呢」。還有個同學進教室時苦著一張臉,和我抱怨家裡的衝突、工作的壓力等等,下課後完全變了張臉,整個人神色完全不一樣,這同學和我說,「老師,我決定回家後要這樣那樣調整試試看」。

維持一定頻率的練習,保持基本的活力,肢體能自在活動,腦子會清楚很多,也會減少不必要的負面情緒。(意思是,一個星期來上個一兩堂瑜伽課、平常動作課、靜坐課。 XD)

別搞錯我的意思哦。成熟,白髮都沒什麼不好,甚至相反,老,可以是帥,很性感動人的,很自在的。

如果夠幸運(或不幸),每個人都會變老。重點是,變老了的自己,還健康嗎?還能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嗎?

還是陷入過一天算一天,或者更慘,躺在床上,一天一天數日子。

趁現在還有足夠力氣時,趕快先好好練習吧。

練習怎樣安全跌倒、摔倒,怎樣不太吃力就能從地上爬起來,別等到真的一身病痛時才想開始學。

(現實上,這才是最強而有力的學習動機。萬一真是這樣的話,歡迎洽詢我們的一對一私人課,為您量身打造最安全又最適合個人獨特需求的練習方式)

練習怎樣維持基本的體能。

練習怎樣調整自己的思緒、心情、思考、意圖。

練習如何接受生命的起承合,姿態優雅,或者,心情泰然地面對該來的變和化。

延伸閱讀:
練習單腳站立,搶救退化的前庭覺!
大叔、大嬸請注意:你的腦子有沒有在做運動?
大叔、大嬸請注意:練習瑜珈,有效增加骨質密度!
大叔、大嬸請注意:訓練雙腿的肌力,就是訓練腦力!
半年「特別練習」回顧:為什麼要教「平常動作」

大叔、大嬸請注意:練習瑜珈,有效增加骨質密度!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都會擔心一個問題:老化。老化的一個重要的表徵,就是骨質流失,骨質密度降低,甚至出現「骨質疏鬆症」(Osteporosis)。

骨質流失,骨髂裡的孔隙變多,愈來愈沒辦法承受日常生活負擔身體的重責大任,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

人類的巔峰骨骼質量(peak bone mass)通常在30到40歲間就會達到,隨後便會走下坡,漸漸發生礦物質流失(demineralization)現象。一般來說,女人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五年間,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6%,而超過50%年過80歲的女性會有骨折的經歷。男性骨質流失的速率則較為穩定,在達平均巔峰骨骼質量後,依據不同部位,每年流失約0.5-2%。(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怎麼辦呢?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女性,該怎麼辦呢?吃藥嗎?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骨質疏鬆藥物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及股骨骨折的副作用,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逾十二萬名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婦女當中,只有 28% 的患者在確診一年內開始服用骨質疏鬆藥物,許多患者不願服藥,就是因為想要避免腸胃不適的問題。」(研究資料請參考這篇論文。)

還有別的辦法嗎?當然有。

練瑜珈吧。


(picture source)

一天(或者至少隔天)花個十二分鐘,重覆練習簡單的十二個動作,就能有效增加骨質密度!

以往我們都知道,是啊,練瑜珈有益身心健康,增加肌耐力、關節可動範圍,改善不良姿勢,消除或者降低情緒壓力等等。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練習又是一回事。對於那些始終不相信的朋友,我們要怎麼「證明」給他們看呢?

改善身心健康不可能是一兩天就辦到的事。也就是說,要「證明」瑜珈的效果,研究的規模,也不可能只看短期的變化;換成白話文來說,要花不少時間、人力,以及經費。「醫學研究」最常見的贊助者就是藥商,天底下大概找不到哪家藥商願意贊助大筆金錢去研究這種不必吃藥的事。

專長為復健醫學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治療學者費什曼醫師(Dr. Loren M. Fishman)多年來一直持續在蒐集瑜珈與骨質健康之間的證據,希望能夠證明瑜珈能否作為骨質疏鬆的有效療法。(費什曼醫師本身就是一位長期的瑜珈練習者,也寫過不少瑜珈和醫療相關的書籍。)

醫學界多數認為成年以後還想再增加骨質密度的難度很高,甚至根本不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像是太空人在失重的環境下待個兩三個星期,骨質就可能流失兩成或者更多。而很多瑜珈動作,都會增加對骨頭的壓力(可見我們非常需要這種壓力);訓練一組肌群和另一組肌群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作用力,根據練瑜珈的費什曼師醫的說法,「就能刺激骨細胞生長!」

費什曼醫師在 2005 年開始進行一項小規模的實驗性研究,經過四年後發現,「相較於七名對照組、未練習瑜珈的志願者,十七位持續練習瑜珈的志願者,其脊椎和髖關節的骨質密度都有增加。」只是這項研究的規模算是非常小。

以美國來說,每年平均大概有超過七十萬件脊椎骨折的病例、髖關節骨折的病例也超過三十萬件,找不到藥廠支持的費什曼醫師決定自掏腰包(真是佛心,真是感人啊)擴大研究規模,並和其他大學及醫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透過網路在全球招募了 741 名志願者,在 2005 年至 2015 年間參與研究。其中有 227 名志願者(202 人為女性)在這超過十年的研究期間,每天或至少每隔一天,都乖乖練習指定的樹式、三角式、戰士二、側三角式、扭轉三角式、蝗蟲式、橋式等等十二個瑜珈動作。(重點不是哪幾個瑜珈動作,重點在於,每天練,或者每隔一天就練,持續練。)

最吸引人的重點來了:這 227 名志願者,在參與研究時的平均年齡為六十八歲,其中有超過八成的人都患有骨質疏鬆症或已經出現骨質缺乏症的早期跡象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先取得參與者的骨質密度、血液及尿液化學分析、脊椎和髖關節 X 光等測量資料,每位參與者都會拿到教導十二種瑜珈動作的 DVD,並參與一項網路計畫來紀錄他們的練習結果和頻率。研究進行十年後,參與者再次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結果發現這 227 名持續練習瑜珈動作的參與者,其脊椎和股骨的骨密度都有明顯改善。參與者的髖關節骨密度也有些許增加,但幅度比較不夠顯著。

在研究開始以前,這七百多名參與者總共累積一百零九起骨折病例。在這練習瑜珈、實驗研究進展的十年過程裡,沒有人再通報或在 X 光檢查中發現骨折,或者任何和練習瑜珈有關的嚴重傷害。

意思是說:瑜珈對於骨質嚴重流失者應該是很安全的療法

紐約時報的報導是這樣說的,「就算骨密度未能因練習瑜珈而增加,但卻能改善姿勢和平衡,這些也能夠發揮保護的功效。」

除了嚴重意外事件,脊椎骨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姿勢不良。上述研究的主導者費什曼醫師是這麼說的:

姿勢不良是無藥可醫的,瑜珈卻能幫得上忙。此外,瑜珈可以增加關節可動範圍、肌耐力、協調性,並且能降低焦慮,這些都有助於提昇身體站直、不致摔倒的能力。只要能不摔倒,就能大幅減少發生嚴重骨折的風險。

我們家裡都有長輩(記得上面提到的重點,那兩百多名志願參與者的 平均年齡是六十八歲),我們也都會慢慢變成別人的長輩。別的理由不說,光是能讓自己在逐漸變老的必然過程裡,還能夠繼續站穩,就值得了。

一起來練瑜珈吧!(握拳)

(本文取材自維基百科、紐約時報,費什曼的研究報告採用 CC BY-NC-ND 3.0 的授權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載 PDF 全文。)

大叔、大嬸請注意:訓練雙腿的肌力,就是訓練腦力!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都會擔心一個問題:老化,特別是腦力的退化。以前常聽到一則傳說,鼓勵即將邁入老年或者一般的老人多打麻將,搓牌的過程,會刺激手指末稍,加上各種牌局的排列組合計算,還有和牌友邊打牌邊瞎扯,都有活絡腦子的功能。

不論打麻將的活化大腦功能有多強,終究還是有個麻煩點:得找到其他人一起參與才玩得起來。

有個比較簡單的辦法:練瑜珈體位法,各種站姿的動作變化。

什麼,練站姿會活化大腦功能?

根據研究(Kicking Back Cognitive Ageing: Leg Power Predicts Cognitive Ageing after Ten Years in Older Female Twins.)指出,長期來說,肌力,特別是全身最強壯的雙腿的肌肉力量,和記憶、認知功能的確有明顯的正相關。

倫敦 Kings College 的科學家比對了 162 組平均年齡 55 歲的女性雙胞胎(介於 43 歲到 73 歲之間),其中包括二十對同卵雙胞胎,十年前和十年後的腿力和腦力:

「如果十年前雙胞胎中的其中一人雙腿比較有力,平均來說,十年之後,她在記憶力、認知功能的測驗上,會比另外一人好 18%。」

「在同卵雙胞胎的例子裡,如果基因相同的其中一人十年前的雙腿就比另一人強壯的話,十年之後,她的腦容量會顯著增大,而且腦子裡的空洞(empty space)也會比雙腿較弱的姊妹少很多。」(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紐約時報的報導。)

(picture source: http://s3.amazonaws.com/6packabs/leg-muscles-tight.html)

這意思是說,年紀愈來愈大的過程中,如果雙腿有足夠的力量,腦子大概也會有「足夠的力量」。

很有意思吧。累死人的椅子式、弓箭步、戰士一二三變化式,考驗平衡感的樹式、半月式,抬起腿後彎的蝗蟲式,都能有效地訓練腿力,也就是訓練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