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點也不想說服你別浪費時間滑手機

老實說,我一點也不想說服你,別浪費那麼多時間在手機上,別動不動一覺得無聊就無意識地反射性拿起手機像個僵屍一樣一滑再滑。

一直以來,我不時在無意識滑手機時,都會突然撞上一個念頭:這一切實在無聊透頂,日子只能這樣過嗎?然而這樣的念頭總是一閃而過、稍縱即逝。手指繼續滑動,演算法讓我看見一個連結,我乖乖照辦,按下去,繼續滑。

有一天我心裡有點好奇,做了個簡單的算數題:每天等車和搭捷運、在餐廳等上菜、在便利商店排隊等結帳,反正一有空就拿起手機隨便滑,一整天下來看手機(其實主要就是 Line、臉書、IG、Threads、推特等等社群網站)的時間加起來,至少有兩個小時吧,這樣三百六十五天下來,就相當於一年裡有一整個月不眠不休不吃不喝都在滑手機。

真的有嚇到。接下來,我幾乎就要反射性地再拿起手機,問問 google 問問 chatGPT 問問社群平台,那該怎麼辦?

認知到自己下意識的反應之後才是真的嚇到,我為什麼要這樣浪費生命?我為什麼要把生命的控制權平白無故拱手交出去?

如果你一點這樣的困擾也不曾有過的話,差不多可以跳過這篇文章、繼續滑到下一篇貼文了。

但如果你也不忍心看著自己的生命這樣一點一點流逝、浪費,那說不定底下說的,會有一點點幫助。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戒除掉「手機上癮症」。

首先,我讓我自己清楚體驗到,我還有其他更美好,或者講的更白話一點,爽度更高更高的事,隨時可以替代幾乎總是無意識去滑手機這種舉動。

第一個是我的好朋友,一台便宜輕巧的電子閱讀器。簡單報告一下過去兩個月讀到的幾本超有意思,超好看,看了就黏著放不下來的書:《蕉葉與樹的約定》、《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被討厭的勇氣》一二、《生之奧義》、《Good Eng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冥想改造大腦》、《窪地與韭菜》、《自律即命運》、《納瓦爾寶典》等等,現在讀到一半的是《反脆弱》。上面列出的書,有的扣人心弦,讀進去時一顆心整個糾結著,像是《哈因沙山》(超超超推薦),也有的是過癮十足的燒腦思考練習,像是《反脆弱》。

我記得佛陀教過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沒辦法真的體驗到靜坐有多美好的話,大多數人還是會掉回去不靜坐的生活。這是實實在在的硬道理。我個人的體驗,正是因為好看的書實在太引人入勝,嚐到甜頭之後,食著會紲喙,才捨不得放下來,去看滑來滑去都是廣告、都是吵架的臉書或者其他 Line 群組呢。

我還有另一個超強的法寶:「動不動就做十下伏地挺身」、「動不動就徒手深蹲三十下」、「動不動就去手倒立三分鐘」。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上瑜伽課時常會練習到的項目。每當我下意識又想到想滑一下手機時,我不會阻擋我自己,但我會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機會,先去「動不動就 ooxx」吧!

剛剛寫完上面這一句話,我馬上就去做了十下伏地挺身,接著兩隻手各抓了一顆十公斤的啞鈴,高舉過頭伸長手臂在客廳走了三圈,實在痠。手放低再走三圈,還是痠。啞鈴放下之後,已經微微喘息,注意力完全回到自己身上。下一步是三十下深蹲。呼吸恢復,不再喘了,我就練練手倒立,能撐多久是多久,有力氣就再多玩三分鐘。

通常這樣玩過一輪之後,想滑手機的念頭早就灰飛煙滅。而且,心裡頭有強烈的滿足感、成就感。這是滑手機滑半小時、大腦餵養再多的多巴胺也達不到的心理狀態。

最近我加了一招新的,「每天十五分鐘斷捨離」。看書累了,練身體累了,我就去清理一些桌面上的雜物,或者拿個塑膠袋,找一個房間角落,把不想要的、不再使用的、不需要了的,全都餵給這個塑膠袋。順手拿張紙巾或者桌布,把清出來的新空間擦拭乾淨。

看到有一塊空間變得乾淨清爽,感覺真棒。意識到這個舉動,代表我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空間,感覺更棒。這種爽度,就像是看到手機躺在書桌或者沙發角落,半天都不受它的宰制,拿回自己的主權,拿回自己的時間,真的非常滿足,爽快非常。

常常練上面的這幾招,功夫上手了,就能再練更進階一點的:除了手機放下,也不時把手邊的事、頭腦裡的煩惱放下,至少先擱在一旁。做什麼咧?什麼都不做。就只是站著,坐著,或者躺著。閉上眼睛看著自己跳離開轉不停的跑馬燈狀態,看著自己什麼都不做,不焦慮、不恐懼、不擔憂。

看著什麼都不做的自己。滿足,平靜,淡淡的微笑。

(對了,我想還是得說明一下,這篇文章是靜坐課的廣告文。我們每個星期五晚上八點半有一堂一小時的靜坐課。靜坐課就是專門在練習「拿回大腦的主導權」這項基本功喔。)

(這個星期五、週末什麼莫名其妙的鬼連假,教室都還是正常上課。有空就來坐坐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