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老師連寫一百天之第五個星期

2025-01-15 別再學殭屍走路

和朋友聚餐,朋友聊到他們跨年夜去了 101 附近朝聖,但十二點之前就早早閃人。朋友開玩笑說,「路上滿滿的人,模樣看起來真像是在拍殭屍電影」。

其實不用等一年一度的跨年,每天進出捷運站,大馬路,小巷子都一樣,九成以上的人都一邊拿著手機盯著小小的螢幕,一邊走路。那神情真不像是活人啊。 XD

更可怕的是,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隨時一小不小心,都可能就會變成殭屍。

彷彿有一個超強大的力量,在遠端遙控著地球上所有這些中毒的人,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貢獻好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與能量,去成就、餵養這個超強大的力量。

古老的印度教傳統(像是《梨俱吠佗》等)常說,這個世界不過就是個幻象(māyā),不過就是造物主梵(Brahman)所示現的3D立體影像。只因我們無力察覺,才會把幻象當成真實的存在。

如何看清楚幻象就只是幻象?我覺得答案就是世界上最酷的練習:清明夢(lucid dream)或者夢瑜伽(svapnadarśana)的前置作業,「練習在白天努力保持清醒,讓自己清楚意識到,現在歷經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據說,能夠持續維繫住這樣清醒的意識,經過一段時間,就能夠進入更深一層的清明體認。

體認什麼?就是《金剛經》裡人人朗朗上口、最有名的那幾句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即使不使用手機、不玩社群軟體,也還是可能在別的事物上中毒。要徹底防止自己變成無意識的行屍走肉,最有效的就是接在「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後面、最重要的的操作指南:「應作如是觀」。

別再學殭屍走路,來練習保持清醒,練習時時「作如是觀」,開始「學佛」吧:學做一個佛(a buddha)、學做一個清醒的人(an awakened one)。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9/100
#清明夢 #夢瑜伽 #學佛


2025-01-16 感覺頭頂上的空間

如果我和你說,「感覺頭頂上的空間」這句口訣可能會解決你長期姿勢不良的問題,徹底釋放掉按摩師也推不開的肩頸緊繃,你大概會覺得我在開玩笑。你可能會想,「我頭頂上又沒長一根天線,是要我去感覺什麼空間?」

我教瑜伽、教動作這一二十年下來,「如何釋放肩頸壓力」絕對是排名前幾名最常被問的問題。

每個人當然都有自己不同的狀況,有的人還不知道如何掌握核心,有的人精神壓力過大,有的人是長期姿勢不良。不同的身心條件產生的問題,要妥善處理、甚至徹底解決,大概都得見招拆招,沒有什麼誰都適合的萬用藥方。

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沒有什麼原則或者招式,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每個人練了都會有幫助的嗎?

說實話,還的確是有這種祕招。

實際幫助同學面對這類問題時,我有一招非常有效。不過「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有緣的朋友看了可以試試:

「讓自己輕鬆站著。讓頭頂向上輕鬆延伸。」

如果時間充裕,我會站在同學身旁,把我的手掌輕輕靠在同學的中背部,陪著同學一起慢慢在教室裡走動。有時間慢慢走個五圈十圈,大概就可以體會到箇中奧妙之處。

對我來說,光練這招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不是啦,我是說,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所有姿勢,甚至包括睡姿的改善。但要真正掌握到這招深厚的底蘊、體驗到其中微妙的神韻,還真是不容易的事。這其實是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最常見的應用,背後「引導、抑制」( direction / inhibition)的超強心法非常值得投入時間學習、品味。

有心學習改善姿勢的朋友,一開始可以試著先牢記並且時時揣摩、練習這句超級神效的指令:

「感覺頭頂上的空間。」

放鬆肩頸、放鬆身心是一輩子的功課。本來就非常不容易。但有時候我們都會不小心鑽進牛角尖,卡在裡面,忘了「大道至簡」的道理。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0/100
#亞歷山大技巧 #AlexanderTechnique #姿勢 #肩頸緊繃 #放鬆


2025-01-17 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一個動作,比方說三角式,有什麼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往上伸展的手臂?扭轉脖子而往上仰望的頭?打直的兩條腿?軀幹和脊椎因為動作而產生的延伸與扭轉?這些是不是可以隨時調整變化、可以因應練習者的個別條件而替代的?那還算得上是不可或缺的嗎?如果某個同學手受了傷,不方便往上伸展、那他的三角式還是三角式嗎?

有哪些最根本的構造、成份、特質,拿掉之後,三角式就不成為三角式了呢?一個動作就不再是原本我們所設想的動作?

教學的過程,我的頭腦裡總是一再反覆辯證著這類的問題。拜日式這組動作,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一堂瑜伽課裡,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我自己每天的身心練習,有哪些是不可或缺的?倒立、扭轉、後彎,這是一類看待練習的架構。伸展、肌力、平衡穩定,這是另一類架構。呼吸、靜坐、站椿、串連動作,這又是不一樣的框架。(現在還加上每天寫個一小篇文章這個新練習。)

同時身為練習者和教學者,我時常面臨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像是自己靜坐時不可或缺的,和靜坐課教學時不可或缺的,有哪些差異?換個角度問,兩者的共同點,會不會就是所謂「重中之重」,算是「不可或缺裡最不可或缺的」?

年紀愈來愈大,逐漸發現一些年輕時珍視無比的,重要性不知何時早已大幅降低。二三十歲時,哪天沒有聽個一兩張心愛的專輯,那些唱到心坎裡、迷死人了的靡靡之音,簡直渾身不對勁。那時真切地認同並且理解 “Life was saved by rock and roll”。而如今,對於音樂的依賴早就不復存在了。有機會聽聽喜愛的作品很愉悅(充滿懷舊意味的愉悅),一陣子沒認真聽,好像也不會覺得會感到樂趣被剝奪的不滿足。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除了吃飯、工作、睡覺之外,或者對我而言,再加上身心練習之外,每天生活裡還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呢?自己的安靜獨處、和家人好友的具體互動連結、散步可以看到的花草樹木禽鳥走獸(小貓小狗)?還是一杯值得分享或獨享的咖啡(quality time)、一段不受打擾的優質閱讀時光?

是這些嗎?還有哪些?在問這些問題時,無法不問下一個問題:那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時間、能量,在那些根本稱不上不可或缺的人事物、甚至是有害的情緒?

那,這輩子呢?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1/100
#生命 #生活 #根本要素


2025-01-18 練瑜伽從來不是為了關起門來閉上眼睛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家裡有長輩要長照,他們要刪除你的長照補貼
如果你是無殼蝸牛,他們要刪除你的房屋租金補貼
如果你是學生或者學生家長,他們要刪除你的學費補助
如果你每天通勤,他們要刪除你的 TPASS 補助
如果你關心居家安全,他們要刪除消防人員保命配備的預算
如果你擔心詐騙昌獗(沒打錯字),他們要刪除防制詐騙的預算
如果你關心國防安全,他們要刪除潛艦預算
如果你關心本土的影視、出版,他們要刪除預算讓你沒辦法再看到自己想看的電視電影書籍、自己故鄉的故事
如果你希望這個國家愈來愈獨立自主自由平等,他們想方設法就是要砍掉政府運作所需的一切資源……

你帶著小朋友到博物館美術館參觀,他們要刪除館內的水電照明,讓大家沒辦法上洗手間,沒辦法陪著小朋友看畫看展覽。

以前我們以為刀光劍影、炸彈飛過來炸毀樓房建物、路上隨處可見受傷或死亡的男女老少軍人平民,才叫戰爭。

我們一直想騙自己說,事情還沒那麼嚴重,不需要那麼擔憂,只要顧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好,其他的就等其他人去煩惱就好。他們甚至不時恐嚇我們說,別管政治的事,別那麼泛政治化。

他們派「漁船」運用他們的「專利」來割斷我們的海底電纜,他們派軍機一天到晚在我們的領空盤旋示威,他們派出代理人進入學校、政府機構、國會直接破壞,他們不斷滲透到媒體、Line 群組裡傳佈謊言。

以為還沒聞到硝煙、還沒看見砲火,只不過是因為我們還沒把埋在沙土裡的頭拉出來,還沒張大眼睛,看看他們正在如何扭曲、毀壞我們的生存,讓我們的價值變形、崩潰。戰爭已經發生,戰爭正在進行。

這個階段的戰場是罷免(趁我們還能罷免的時候),我們的名字和連署書就是武器。這個階段的武器不派上戰場,這個階段不流汗,下個階段說不定就不會再有足夠的武器,到時候要流的就不會只有汗水。

我知道很多同學朋友們非常焦慮,焦慮到甚至覺得乾脆閉上眼睛摀住耳朵,乾脆不看不聽不理會算了。適度保護自己是應該的,但誰都沒辦法永遠不看不聽不面對現實。

看清實相吧。

我們能夠安全地享受自己一個人的「小日子」,是因為外面有其他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流血流汗、幫我們擋子彈。

與其在家裡看臉書看 Line 看到心裡頭空焦慮,不如出門走走,到自家附近的罷免連署站和志工互相加油打氣,照顧好日常生活與工作之餘,條件能配合的話,就參與志工的作業吧。不然來上瑜伽課、靜坐課也很好,一起來鍛練身體、安頓情緒。

全台大罷免是很耗損能量的持久戰(而且一定還會有後續的戰場),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身心準備。當一個人、當一個台灣人、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的確是很辛苦的事。但是,值得。

適度關心局勢的具體發展勢變化。適度休息保護自己。貢獻時間、力氣、能量給應該進行的行動。(現階段就是全台大罷免,請參考 bababa.tw 網站匯整的資訊)。這其實就是一種重要的瑜伽練習(kriya / karma yoga)。

練瑜伽從來不是為了關起門來閉上眼睛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歲月靜好。練瑜伽是要讓我們有強壯的身心準備,在需要行動的時候,頭腦清醒、情緒穩定,不求回報、不計成敗,精準行動。

在身體上、在心態上做好準備。什麼準備?為最壞的情況盡可能先做一切準備。

汝欲和平,必先備戰(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2/100
#戰爭 #和平 #瑜伽 #kriyayoga #karmayoga #實相 #行動


2025-01-19 合一之前,先分辨清楚再說

沒有人不知道,左右腳各有五根趾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腳趾頭之間沒有蹼,一根一根是分開的。試試看,閉上眼睛,看看能不能感覺到左腳的無名趾(第四趾),是不是五根趾頭像是有張蹼連結,幾乎只能一起動?

身心練習大概都是從區辨、分別開始。分辨什麼?分辨我們原先以為一整團看似不可分的事物,其實是雖然相關、但又彼此獨立的存在。

一個一個瑜伽動作,會幫助我們清楚區別腳掌前側和腳跟,大腿內側和股四頭肌,上腹和下腹,淺表層腹肌和深層腹肌,甚至區別左右鼻孔、左右肺、左右腦。

在靜坐課時,有一項不斷反覆練習的主題,就是主動觀察、辨識清楚,當下頭腦裡的活動、念頭、意圖,有哪些是我主動發動而生起的,又有哪些是頭腦不經由我的同意、頭腦自己推播給我的,就像是臉書總是一直推薦社團、廣告、影片。更進一步的區辨,是分清楚哪些必須要努力護持,又有哪些可以置之不理。

很多人都不時會有強烈的情緒湧現,不知如何面對。一對一私人課時,我常會用一些問題來引導:現在感受到的情緒在身體什麼地方?這情緒是一大塊一大團嗎?這情緒的溫度、質地、軟硬觸感如何?有沒有清楚的邊界、形狀?情緒和皮膚肌肉或者身體組織之間,有沒有什麼縫隙?情緒是不是這個地方會轉移流動到另一個地方?

這樣的問題與討論,帶著我們將情緒和自己一步一步區辨分割開來。情緒並不是虛幻的,但情緒是情緒,情緒未必就是「我們」。

乍看之下,A 和 B 和 C 好像是一整團東西,經由一次一次的練習,我們可以還他們一個公道,A 是 A、B 是 B、C 是 C。他們當然可以手牽手當好朋友,如果他們彼此都同意的話,否則,不應該因為他們看起來好像距離很近,就要硬被視為一體。

別急著要「合一」,先分辨清楚再說。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那個是那個,我是我。我是獨立的個體,我要為我的思考、行為負責。我可以選擇和另一個人結合。其他人不經由我的同意就宣稱他們可以代表我,我當然也可以拒絕。

十九世紀下半葉印度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哲學家 Swami Vivekananda(1863-1902),他的思想常被歸類為「新吠壇多主義」,對二十世紀西方社會如何認識瑜伽,影響深遠。Vivekananda 這個名字拆開來就是 vivek – ananda,分辨、至喜。願我們都能習得分辨的智慧,得到最高的至樂至喜。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3/100
#vi #vivek #區辨 #獨立


2025-01-20 從滷肉飯到雜炊

重新回來當肉食動物之後,滷肉飯一直是我的最愛。住家與教室附近的,出遊景點有名的,有機會吃,我幾乎會反射性就選這道國民美食。

但不管再怎麼愛,我也明白,光吃滷肉飯當然不夠。蛋白質一定要足夠、該有的蔬菜也不能少,搭配的小菜盡量每次都有變化。

不需要獨沽一味,均衡的營養才是健康的王道。這個飲食的道理,在動作練習上同樣成立。

前幾天同學和我分享她這陣子在練習比較長時間的拜日式,每天二三十分鐘連續的練下來,整個人會進入某種心流(flow)的沈靜狀態。我也不時都享受著這麼棒的練習體驗,流暢瑜伽裡的心流(flow in flow)。

我也和她分享我的經驗。剛剛在教室學瑜伽時,都是從五次拜日式 A、五次拜日式 B 開始。後來自己練也總是離不開拜日式。但愈到後來,我的拜日式愈來愈「豐富」。不管 A 或 B 或哪一派的拜日式都好,我會把拜日式當成像是樂曲的「主題」來發展,一步一步進展,各種變奏夾雜其中。可以加入扭轉、後彎、手平衡等等變化,動作串連到天涯海角,但最後總還是會拉回來主旋律的基調。有時候,「一次」營養豐富、不斷加料的拜日式,就像是一段即興的爵士樂演出,走個三五分鐘、以上、甚至十來分鐘也是常態。

有次到朋友家聚餐,從晚餐一路吃到宵夜,吃吃喝喝聊聊聊,愛好料理的廚神朋友最後把剩下的材料全煮成一道超美味的雜炊。吃得有夠過癮。

我平常最愛的拜日式大概就是這樣,有什麼料、有什麼需求,就隨機湊合著。沒有固定非得按部就班的食譜,菜色可以自由變化。吃得健康,吃得開心最重要。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4/100
#食喻 #拜日式 #即興 #變奏


昨天大寒,出了大太陽,但沒有日照的地方,風吹起還真寒真冷。

據說,大寒過去,春天就不遠了。但在這個「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的時代,天知道。

我是個瑜伽老師,經營這個小小的瑜伽教室。我也想只是發些身心靈練習相關的文章,廣告推銷一下教室。

瑜伽不是只有在練看得見的動作像是下犬式、拜日式。練瑜伽、練身心靈,是在練習如何面對困難、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練習如何善用、轉化自己焦慮、憤怒的能量。該燃燒起來的軍茶利(拙火 kundalini)就讓它燃燒起來,化掉一切不潔、阻礙,化掉這些 lah-sap-mih-á、pháinn-mih-á,才能重新回到內在的清涼。

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希望能喘一口氣,不想整天都看到這些烏煙瘴氣的報導。我也不想。但要我假裝這些外面的混亂不存在,每天寫著身心靈練習的文章,假裝我們活在另外一個和平安樂的平行宇宙,我實在做不到。

我心有所愛,不忍見台灣崩壞。

局勢大概是這樣子:現在不看不聽不理會,關起門、閉上眼,不站起來積極面對困境,以後恐怕也只能躺下來流淚,無盡地嘆息。

都已經到這個節骨眼了,都已經兵臨城下了。

他們在立法院裡的破壞、惡搞,每天都在突破新的下限。潛艦預算亂刪,消防配備預算亂刪,NCC、數發部預算砍到剩一元,棒球金牌的準備被砍,防疫的預算也砍。連他們都不知道到底亂刪亂砍了多少救命錢,連下一次地震來要發警報的預算也想刪。接下來要表決的內容,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

無、法、無、天!

面對如此惡質的作為,選擇視而不見,選擇不行動,選擇不表態,選擇對邪惡噤聲,其實也就等同於選擇和邪惡站在一起,選擇和邪惡「合一」。

我們剩的時間真的不多。懇請各位,大家要互相幫忙,全面罷免的第一階段,一定要在二月三日之前達標、成案。

讓自己保有適度的焦慮與憤怒。萬一發現焦慮和憤怒要過頭了,就先放下手機,去讀讀書,去伸展運動,去打掃整理環境。或者和朋友聊聊天,一起去連署站幫幫忙。

不要因為困難而不行動,不要因為一定會勝利才行動。那不叫行動,那叫做選邊站,那只是「西瓜倚大爿」(Si-koe óa tōa-pêng)。

不管想不想練瑜伽、練身心靈,至少,先讓我們都能夠當個有尊嚴的人,能夠抬頭挺胸過日子,而不是搖尾乞憐、跪地求饒。

懇請大家,用自己能夠做到的方式,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幫忙宣傳、一起連署。不要讓他們在未來三年還能夠持續綁架我們、還能持續對這個國家發動恐怖攻擊、還能持續用最暴力的方式通過毀滅我們家園的法案。不要等到局勢無可挽回時,才彼此懊悔對泣。

眾志成城。大家一起努力,罷免一定要成功,罷免一定會成功!

(如果讀完這篇文章,覺得認同、有幫助,歡迎轉貼分享給朋友,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講給身邊的朋友聽。感謝!)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35/100
#軍荼利 #焦慮 #憤怒 #行動 #局勢


大罷免相關資訊與連結:

《重要》填寫罷免連署書的正確方法

1、地址部份一定要跟身份證一模一樣。

身份證寫國字,罷免連署書就不可以用阿拉伯數字或其他字體代替

身份證:三段
錯誤:3段
身份證:2之1號
錯誤:2-1號

2、選擇正確的位置圈起來,不要劃X
村(里):在里的位置圈起來(或村)

3、字要寫在框框內,不可以壓線

4、最後的簽名欄一定要每個字寫清楚,不可以草寫。

溫馨提醒,第一階段連署書最好在2/3前達標,送達中選會,保證適用舊法。

大家一起加油,我們可以的!

//

立即查詢罷免資訊
全國各地人民都可以填寫,不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
輸入郵遞區號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需要站出來罷免,如果需要罷免,直接讓你直達罷免入口,還附上分享連結、圖卡可以讓你擴散

2025全台大罷免 罷罷罷台灣

大罷免清冊

全國連署書雲端檔案

2025 藍白最扯法案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監督平台

白藍理想中的未來

KT老師連寫一百天之第四個星期

2025-01-08 辦公室自救法則

非常多人在辦公室裡工作,從早上到下午七八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都是坐在椅子上。幾乎每個人都會抱怨肩頸痠痛,下背不舒服。

我常常建議同學一條最重要的「辦公室自救法則」:坐二十至三十分鐘,至少讓屁股離開座椅一分鐘,隨意伸展。

有的同學會問,到底要怎麼伸展?答案是,怎麼伸展都好。脖子、肩膀、骨盆、膝蓋、腳踝、手腕、手肘,不同的關節想怎麼動就都輕鬆動一動吧。

任何我們平常在教室「基礎課」裡一再練習的動作都好,放鬆心情、呼吸,能動的都動一動。想辦法幫自己把過去二三十分鐘因為姿勢不良累積的肌肉緊繃盡快釋放掉。

這些年老美流行一句話: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意思是說,一直坐著不動,簡直就是「沈默的殺手」,對人體的傷害可能比抽菸更嚴重。

具體來說,光是讓自己的屁股離開椅面,讓雙腳站直再走個幾步(原地踏步也行),讓兩條手臂往上往外隨便動一動,讓骨盆、肩膀、脖子轉一轉,讓眼睛閉上輕輕眼眶裡兜兜圈子,給自己一兩次深呼吸。每天能在辦公室裡執行個三五次,功效絕對遠高於一個禮拜去找按摩師一次。 XD

再精進一點的話,就是改良自己的座椅。如果有機會換椅子,我通常建議硬的椅面,平穩是基本要求,椅面能略高於膝蓋一點比較理想。還能搭配適當高度的桌子、電腦擺放高度就更理想了。(貴參參 kùi-som-som 的人體功學椅比你想的更沒效果。)

我雖然不用去辦公室上班,但每天在家裡、在教室也會有不少時間坐在電腦前看書或寫文章,我的保命法則是:「一想到就來個三次拜日式」、「動不動就去練個十下伏地挺身」。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辦公室、自己的國家,都只能靠自己救。有強烈想自救的企圖心、再加上有簡單具體又可執行的方法,一定可以變出專屬於你、最適合你自己的自救法則!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2/100
#上班族 #久坐 #自救


2025-01-09 身土不二

前兩個禮拜開始讀一本書,一個植物學家描寫她的自然觀察與心得,讀得讓人心嚮往之,真希望也能就這樣一輩子單純做自己喜歡的事。

很可惜,不是每個人、每個社會、每個國家,都能有這樣的幸福。或許我們也曾經以為自己很幸福,只要那些不幸的事還沒發生在自己、家人、親朋好友身上。

他們帶著軍隊不請自來。他們強佔我們的資源、土地,命令我們關起探索的門窗,不可以去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環境,不可以上山下海,不可以講阿公阿媽爸爸媽媽講的話。他們叫我們努力認真賺錢就是了,不要多管閒事。他們說,政治是骯髒的事。我們怕弄髒自己,於是就乖乖聽話,當個凡事都不判斷、凡事點頭的好寶寶。

幸或者不幸,真的很難講。一輩子就當溫室花盆裡的小花小草,沒機會吹風淋雨曬真正的太陽;當別人豢養的寵物,有得吃就吃,該搖尾巴就搖尾巴,賭賭看在壽終正寢之前會不會被棄養或者虐殺。這樣,幸福嗎?

另一條路是主動選擇,像電影《駭客任務》(Matrix),要嘛選擇藍色藥丸,繼續沉睡在原本以為的舒適夢境度過餘生,或是選擇紅色藥丸,進入可能不安、不確定的現實世界。

現實世界,或者用身心靈、宗教領域慣用的術語來說,「實相」,乍看之下可能恐怖又嚇人。或許這個設計背後的機制,就是要我們不要看,永遠也不要看清楚。

然而就像我們的靜坐練習,一次一次摘除過去戴著的有色眼鏡,一次一次勇敢面對實相,終於才有機會看得更清楚明白。原來,滋養我們成長的這片土地,這個環境過去的歷史、未來的開展,就是我們自身的命運。身土不二。保護自己生長的土地,就是關心自己、愛護自己。這件事一點也不髒,一點也不是「多管閒事」。

現在我們知道他們要更進一步來毒害這片土地,要挖我們的根,要摧殘我們的下一代,要讓我們永遠屈服就範。

我們不會束手待斃。

我們會一起站起來。我們會一起捲起袖子,撩起褲管,一起捍衛這片美麗的土地、捍衛我們的存在、捍衛我們值得的幸福。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3/100
#幸福 #實相 #身土不二


2025-01-10 盡信地圖不如無地圖

以地圖的使用來說,我自己是這樣成長的。

小時候曾買過很大一張、收納時要對折好幾次的台北市地圖。不過也就是偶爾心血來潮,攤開來當成百科全書的心態隨意翻看。

國小國中階段,自己一個人能活動的範圍,主要都是雙腳能走到的地方,幾乎不可能迷路。再遠一點,也就是搭個 204 公車到植物園,搭 307 到西門町、台北車站,搭 0 西到龍山寺,搭 52 路到公館。探索的過程,完全沒有地圖參與的空間。

大學時有了自己的摩托車,開始能夠自在移動到遠一點的地方,但大概也就是出門前略翻一下地圖,知道大致上東南西北的方向,心裡面記一下要從哪座橋過新店溪、基隆河或淡水河。二十多歲騎著車想像自己在演公路電影,從台北市西南角的加蚋仔(Ka-la̍h-á)騎到政大,騎著縣道 106 到坪林到瑞芳,一路都在看風景,根本不必看地圖。

二十多年前剛開車的時候,後座擺了本厚厚的全台灣公路地圖集,一本在手,再加上一張嘴,基本上就是「一台車 thuh 規台灣」,開到哪都沒問題。

而如今,即使在台北市區裡找家沒去過的餐廳,從捷運站一出來,就是先拿出手機開 Google Maps,幾乎是徹底無意識地仰賴這個軟體。

手機上的地圖軟體真的超便利,市區、跨縣市,到哪裡都是引路明燈。尤其是爬山,離線地圖更是不可或缺的幫手,甚至是救命用的神器。但這樣的便利,同時也在弱化使用者找路的能力。

練身體、練頭腦,「用進廢退」(use it or lose it)幾乎都是顛撲不破的法則。科技愈來愈進步,我們愈來愈依賴這些便利無比的科技,結果就是突然一天才驚覺大腦和四肢竟退化到不可想像的地步。

以地圖這個例子來說,我認為最有效的對治方法,就是常常到不認識的地方,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盡量不使用地圖軟體。靠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探索目標,以及目標以外的世界,靠自己的一張嘴,去諮詢其他擁有在地知識的人,找到問題的答案,找到答案以外的問題。

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救能力喔。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4/100
#地圖 #科技 #用進廢退


2025-01-11 最高的武學心法?

「瑜珈的重點不在於做動作,而是在於清除做動作時會碰到的障礙」,這是瑜伽老師 Leslie Kaminoff 很常說的一句話,也一直是我日常教學與練習最重要的指引。

有的人練東練西,學這派學那派,就想找尋厲害的武學心法,想要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有人一直在追求最基本的、最高的,放諸四海皆準的指導原則,可以應用在各種身體動作都合宜的,彷彿是可以一招治百病的「聖杯」。

我一點也不想和任何人對打,但我的確曾經很愛追尋這樣的聖杯。

很長一段時間,我心目中的聖杯,或者說,動作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費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的創始者 Moshe Feldenkrais 說過的一段話:

「頭必須是自由的,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動;而下腹必須處在一種狀態,可以做它需要做的任何事,而又不會干擾頭部。身體的其餘部位和手臂則不需要用來產生力量。」(《身體的智慧》)

前輩、老師的話很厲害、很深,那是他們實踐多時而得到的智慧。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咀嚼,想辦法消化成自己能吸收的養份。

長期的練習與教學,就是不斷在自己的身體和同學的反應裡觀察、思考:動作就是這麼回事嗎?這就是最高的武學心法、最好的動作指導原則嗎?我自己的操作與練習,有沒有帶來不一樣的體會與認識?

年紀比較大了,看得比較多了,不知不覺已經放下對聖杯的追尋。現在關心的都比較淺薄、務實,像是某個同學的肩頸痠痛,可以分享什麼具體可操作的建議;像是該持續做哪些準備,以面對未來可能還有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需求?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5/100
#聖杯 #武學心法 #Kaminoff #Feldenkrais


2025-01-12 請頭腦讓位給腸胃道

天冷了就是很容易肚子餓,尤其晚上收工回到家,就是想吃點什麼東西,安撫胃腸和心情。可是好多次我在睡前吃的宵夜點心,麵包也好,餅乾也好,一上床躺著,腸胃道就會開始叫很大聲的那種不舒服的蠕動。

我想要找到「適合我的宵夜」。我不知道天底下有沒有這樣的東西。想了好久,找米製的點心吧。但選擇真的不多,或者,都還是有些不需要的添加物。有天心血來潮,想來試試看把「飯」當點心。

剛好冰箱裡還有點剩飯,進了電鍋蒸熱,淋上醬油,拌了一些味噌,像是模擬小時候吃的豬油拌飯。慢慢嚼著嚼著,彷彿收到消化系統傳回來的訊息:「這個 OK 喔!」。吃完熱飯,洗了個熱水澡,上床平躺之後,果然一切平靜,舒舒服服,身心滿足一覺到天明。

大家都會說要尊重身體的智慧,要傾聽身體的聲音。我覺得最具體的練習,就是請頭腦讓位給腸胃道:吃腸胃道喜歡的食物、用腸胃道喜歡的方式進食。

很多外面有名的料理,要嘛調味過重、要嘛太油太膩,眼睛、鼻子、感官、記憶一時無失察,這些就不需要進、不該進的,就全都進了。頭腦以為的美味,未必是身體、腸胃道鍾愛的。

另一種常見的問題,是進食的過程只專心在手機畫面、或者其他人聊天的內容,完全不把消化系統放在眼裡,不管是硬的軟的熱的冰的,只顧著囫圇吞棗,根本不在意腸胃道的抗議與求救聲。

即使進食的過程沒發現,消化之後的口氣、排氣、排遺、味道輕重,也會告訴我們哪些不該吃,或者不該那樣吃。長期讓消化系統不開心,我們日子過得也不會太愉快。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活之源。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智慧。他們不愛的,請頭腦也乖乖暫時讓位一下吧。

對了,最近我的新發現是,加一小撮柴魚片,味噌醬油拌飯瞬間升級為貓飯,腸胃道老大好像還蠻樂的。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6/100
#飲食 #覺知 #身體智慧 #傾聽


2025-01-13 「要發現事物最好的方法不能透過尋找」

每次和朋友約在捷運站或者人潮眾多的地點,常常朋友都已經看到我、甚至向我揮手,我卻還是找不到對方。朋友提醒過我,因為我總是把目光範圍鎖得太小,太侷限了。我總是在自己設定的小圈圈裡找尋,累得要死,甚至撞得頭破血流,怎麼也沒辦法找到想找的答案。

老實說,因為這樣被念,心裡實在不好受。直到有一天讀到苔蘚專家基默爾(Robin Wall Kimmerer)的這本書《三千分之一的森林》,我才恍然理解到這究竟怎麼一回事。

某一次基默爾在陌生的海灘想要尋找海星。其他海藻、海葵、藤壺什麼都看到了,海星卻怎麼找就是找不到。「失望之餘,我在潮池內站直身子,舒展僵硬的背部,突然間──我看到了!亮橘色,就在眼前的岩石上。然後一切就像簾幕被拉開了,到處都看得到牠們,像在黝黑的夏夜,星星一顆一顆閃耀著,橘色星星躲在黑色岩石縫間,布滿斑點的勃根地紅色星星伸出手臂,紫色星星窩在一起,像家人彼此簇擁著抵抗寒冷。尋牠千百度,原本看不見的突然間看得見了。」

基默爾說這是「昇華的經驗」。她引用一位長輩的教導,「要發現事物最好的方法不能透過尋找」,「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樣你所尋覓的自然會出現。」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當頭棒喝」這種事,對我來說,大概就是讀到這句話的感受。

「不能透過尋找」、「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我整個人愣住了,一次又一次在心裡頭覆誦著這個句子。

我回想自己多次在山裡行走,想找的目標常常都找不到,但沒有預設的時候,身體和視線都放鬆,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環境的各種植物,動物,現象,就一一顯露出來了。如果行走時目光只專注在步道上,就不容易看見腳邊不起眼的草欉裡,竟然會有一小株一小株寶藍色的龍膽花,或者彷彿突然從角落石頭縫裡冒出來、亮眼的台灣山菊。順著聲音的指引,可能會瞥見藏在樹梢的五色鳥或是紅嘴黑鵯。偶爾停下腳步調息,才會享受到山棕葉片撥動的節奏聲響,以及空中飄來山棕淡雅的花香。

「不能透過尋找」、「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差不多是一個禪修老師能給的最好指引。

我要提醒自己記得,「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可能再轉個彎,再換個角度,「突然間──我看到了!亮橘色,就在眼前的岩石上。然後一切就像簾幕被拉開了,到處都看得到牠們,像在黝黑的夏夜,星星一顆一顆閃耀著」,「尋牠千百度,原本看不見的突然間看得見了。」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7/100
#尋找 #發現 #瑜伽老師讀什麼書


2025-01-14 「二十億耳症候群」

你每天都練身體、練靜坐、或者練習任何自己想精進的目標嗎?

「練習頻率」一直是同學們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我的確是每天練,或者精確一點說,差不多是每天練。但總也有些時候,會因為像是晚上和朋友聚會而熬夜,隔天爬不起來的緣故,於是就跳過了一天的練習。

早些年常會因為這樣的「偷懶」而自責,現在早就看開了,沒必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適度的「偷懶」或者休息,對於身心訓練都是必要的。

佛陀有個學生名叫「二十億耳」,他有次獨自練習靜坐時想著,自己努力認真拚了命練,卻總是無法突破、沒得到最終的解脫,幾乎就要放棄練習,準備回家享受以前的榮華富貴。佛陀聽到他的心聲,就去開導他。佛陀知道二十億耳出家前琴彈得不錯,就問他,「琴弦調得太緊或者太鬆,聲音會好聽嗎?」二十億耳回說「不好聽」,佛陀再問,「那如果琴弦調得鬆緊恰好適中,聲音會好聽嗎?」二十億耳回說,「這樣就會好聽了」。(《雜阿含第254經》)

佛陀是在講練習的心態,「精進太急」、「精進太緩」都該避免。據說二十億耳照著這樣的心法再繼續練,沒多久就成就解脫了。

我來超譯一下佛陀的教導:以身體的鍛練來說,假設本來的目標是每天都要認真練一個小時,因應不同的狀況,也可以給自己一點彈性,例如說,調整成每週累積的練習時間到達七個小時。有一兩天少練一點或者有事沒辦法練,其他幾天就多增加練習的時間補回饋。這樣還是能完成類似程度的目標,剛好讓身體適度休息,也不會因為達不到目標而產生過度的壓力。

能每天都維持固定的時段,練習固定長度的時間量,這樣的理想當然很棒。但現實上不免有些不可抗力的變化,給自己足夠、但不過頭的壓力,免得一時達不到目標,反而出現「算了,反正我做不到,乾脆就不練了」的「二十億耳症候群」。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28/100
#頻率 #壓力 #雜阿含 #琴喻

KT老師連寫一百天之第一個星期

2024-12-18 憤怒是一種能量

我曾經讀過某位仁波切的教導,「瞋恨,是對自己厭惡的人或事物,產生強烈排斥的心態」。

這我可再熟悉不過了。平常動不動就這個也討厭,那個也看不慣。一點也沒有因為年紀大了,修養就好一點。一點也沒有。近來偶爾稍微知道反省,不必要的,管不著的,無傷大雅的,人家有我意想不到的苦衷的,我反正就是練習摸摸鼻子,觀呼吸,舌抵上顎牙齒輕輕咬合閉上嘴,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

可是世界總有些事,完全不是「無傷大雅」,完全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能蒙混過關。真的就是想大叫,想揮拳。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拳頭都握到痛了,才想到要提醒自己:事情不是靠握掔拳頭來解決的。

據說在金剛乘的教法裡,瞋恨的本質是「大圓鏡智」。據說對瞋恨,不該試圖去消除,也不該去對立,而是練習看清楚。

我的修養還差得很遠。但我至少也能夠理解,憤怒是一種能量。能量,身上的、宇宙的,都很寶貴。該自在流動,流動到該去的地方。不需要壓抑,也不能白白浪費。

別讓能量堆積成一灘發臭的死水。

那就利用這股能量來做點什麼事吧。能讓自己的日子能夠過得比較心安理得一點也好t。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1/100
#情緒觀察


2024-12-19 心緒練習

像是要下一盤盲棋似的。我在心裡佈局,開始盤算棋子得先落在哪裡。第一個句子浮現,修改字詞,調整句構。再一句,再一句。

不用手機軟體程式,不用觸鍵按螢幕或是張嘴輸入。一切都在只腦子裡,只在心裡。

目標三五百字就好。

就像鍛練肌肉一樣,一組一組動作重覆再重覆,修正再修正。或像靜坐,打獵,誰來了就砍誰殺誰。反正就是練習,一次再一次。前面的句子快忘了,救回來,像記憶術練習一樣,趕快收進頭腦迷宮裡的某個房間,某個抽屜。

那滋味有點像是練單手伏地挺身,怎麼也撐起不來,但還是勉力一試再試。很痠,肌肉很痠,大腦也很痠。

現在場上的這個句子,尾韻有點微酸的果香,淡淡不起眼的淺紫色。我這樣告訴自己。

也像是在堤防邊、小公園拉單槓,一下又一下,氣喘,換手、換握把的方向,再來一下。手沒力氣了,換腿換腳,兩手兩腿,能玩的可多著。

我繼續在心頭劃字,刻鋼板,默寫剛剛才蹦出來的又一句話。字跡得清楚可辨,不一會兒又整片糊掉。

簡直就是閉氣止息潛水的練習,要想盡辦法遠離外面的一切干擾。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所以我知道,什麼無關緊要的通通都放手吧。

當然也不一定要下棋,要比賽。也可以像是我高中隔壁班同學在桌子上刻出琴鍵一樣,在苦悶的升學歲月裡,雙手一放上,樂音就在腦子裡演出。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2/100
#心緒練習


2024-12-20 焦慮時,就做點什麼事

平常不焦慮的時候,我們練習靜坐,焦慮的時候才有辦法應用靜坐的練習。

很多人都以為靜坐就只是安安靜靜坐著,頭腦放空,掙扎一段時間後,接著就是享受這種表面上看起的安詳平靜。當然不是這樣子的。

在中部 20 經(中阿含 101 經)明確指出,「他產生出任何他想要產生的念頭,他不產生出任何他不想要產生的念頭。他產生任何他想要產生的意向,他不產生任何他不想要產生的意向。像這樣尋之路上,是心的成就者。」(朱倍賢老師的翻譯)

我們不是要練成一具腦袋空空的行屍走肉,沒有感受,對世界一無反應。我們是在練習不去想不需要想、不該想的事,練習只去想需要想、應該想的事。

平常沒事的時候就鼓勵自己盡量多練習。焦慮的時候更需要溫柔提醒自己,可以繼續這樣的練習,應用這樣的練習。

那到底怎麼樣才能做到「不想不想要想的事、只想應該想的事」?尤其是在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了焦慮的狀態時,趕緊做點什麼具體的事來幫助自己:

像是,放下手機,觀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況。
像是,站起來伸展伸展,練兩次拜日式,練十次伏地挺身,二十次深蹲。
像是,好好吃一頓飯、一口一口慢慢嚼,喝一杯茶或者咖啡、一口一口仔細品味。
像是,專心聽家人和好朋友講話,不插嘴、只是聽。
像是,寫篇簡單的文章,把自己的想法講清楚,給自己看,給朋友看,給同事看。
像是,下班之後或者一大早起來,穿得夠暖和,到街頭上和同樣焦慮的人群,一起表達心聲。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3/100
#靜坐 #情緒觀察 #行動


2024-12-21 這樣的時代,練身體最實在

常有同學問,「老師,你平常一天練多久?怎麼練?」我自己也常會看手機上的記錄,今天、這個月、過去一年每天走了多少步,偶爾也會回想看看,這一陣子的練習是什麼狀況。

第一個問題容易回答:時間充裕的日子,就一次練個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兩小時。時間比較零碎,那就化整為零,一次練個十分鐘,想辦法一天多練個幾次。(每次都會想到法鼓山聖嚴法師說的,「忙的人時間最多」。)

第二個問題,怎麼練,或者,練什麼,答案是 Hatha Yoga,我認識的 Hatha Yoga。

Hatha Yoga 有什麼特色,簡單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吧。形式上不在於動作的名字有沒有 asana 的後綴,不在於有沒有瑜伽墊,不在於是不是使用輔具,哪一種輔具(我們應該都知道,身體正是最重要的輔具)。方便合宜的話,可以用瑜伽磚、瑜伽繩、瑜伽球,也可以用彈力帶、啞鈴、壺鈴、長棍,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地板和牆壁。《哈達瑜伽經》會有不小的幫助,生理學、解剖學、運動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同樣也都有幫助。

動作具體來說,可能有拜日式,前彎後彎,一定會有一堆扭轉,手倒立和輪式大概天天都會碰到,學學動物四足走跳、五禽戲,有時候原地或者運動場跑步、有時候各種跳躍。站椿、雙盤蓮花也都不時會上場。最近很常練深度的伸展,讓人又痠又舒爽的伸展。要讓心情歡樂一點,就在教室自己一個人大車輪前滾翻後滾翻。

行住動作都是動作練習。菜單裡可能有些固定菜色,但更多時候是無菜單料理,看冰箱剩下的食材或者主廚的心情。或許有具體可度量的目標要追,或者偶爾也要有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放手休息。

我以為,這些,都還在 Hatha yoga 的範圍裡。或者,練就練,誰管他什麼瑜伽不瑜伽啊。

唉。這樣的時代,練身體最實在。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4/100
#身體練習


2024-12-22 原汁原味的真傳承

以前上某個傳統武術的課,老師教一種舌頭動作的技巧,他的教法和一般老師教的不太一樣,也全然不同於古籍的描述。但這位老師強調,他教的是外面學不到的,因為這是幾百年來唯一原汁原味的獨門真傳。

課堂上的資深師兄在教新同學時,仿效老師的口吻說,「你們看到傳統武術的書上提到的 ooxx,一律劃個叉,他們統統錯了。」

我想起好多年前在一家大教室,聽著行銷的同事在和新同學說明,「哈達瑜伽傳承五千年,我們教的都是最傳統的。」

一二十年前我剛開始學瑜伽時,根本不知道原來還分這一派那一派,簡直像是少林武當華山要比武大賽似的。好巧不巧,我初學的那派,聽說也是「最古老的傳承」。

練了幾年下來,我還花了不少力氣、工夫,想清楚認識到底是哪一派哪些人在什麼時空條件下創造出來這些「古老的傳統」。後來才知道,嘴吧講的(甚至某些書上寫的)「傳統」、「傳承」是一回事,怎麼練、怎麼操作與應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歌手 Lou Reed 這樣唱:In the name of the family values we must ask whose family (當他們以家庭價庭之名而宣傳時,我們一定得問:誰的家庭?)

聽到他們在講「傳統」、「傳承」時,我們也可以問清楚,誰製造(在什麼時空條件下創造)的「傳統」、「傳承」?這些「傳統」、「傳承」,想要承載的,是誰家的價值,是誰家的利益?

現在年紀也大了,對於哪個明星,哪個華山論劍比賽冠軍的八卦早就沒興趣了。聽到「獨門真傳」、「原汁原味」這類廣告詞,也已經完全免疫,不再有反應。

一天一天練習累積下來、自己品嚐到的,才是真滋味。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5/100
#瑜伽 #歷史


2024-12-23 蕃茄鐘工作法:「完整」是個迷思

很多人都聽過蕃茄鐘工作法,大致上就是專心在一件目標上,譬如說寫一份報告二十五分鐘或半小時左右,接著就休息個五分鐘。

重點是休息的五分鐘要做什麼。我認為關鍵在於「離開」。離開本來的工作目標。物理上的離開,心理層面的離開,兩者都要。

我現在的習慣是二十五分鐘一到,就離開座位,離開電腦。簡單伸展扭轉個兩分鐘,緩慢完成十下伏地挺身,然後接下犬式。一進下犬式,可能再接各種變化,開髖、後彎、前彎,或者再來兩次拜日式也好。

休息的時候,身體離開了原本的位置、姿勢,頭腦也務必離開之前的工作模式,轉換成覺察身體的動作。一方面把自己從可能的不良坐姿拯救出來,一方面也釋放頭腦的壓力。這樣張弛有度的調節,身體和頭腦都會很開心的。

我們不見得每天都能撥出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運動、練身體、練靜坐。但切記:「完整」是迷思。九十分鐘才算完整嗎?一小時呢?半小時呢?

一個星期能有一次兩次半小時、一小時、九十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來專心運動,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別輕易放棄每天零星的時間。蕃茄鐘工作法每次的五分鐘休息,一天累積下來,說不定可以累積個一百次伏地挺身,一百次拜日式,十分鐘以上的下犬式。

《法華經.方便品》裡提到,「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給自己一個具體的目標,深蹲也好、拉筋也好、手倒立、棒式、站椿、靜坐都好,一次五分鐘。搭配蕃茄鐘工作法,讓本來的工作更有效率,說不定還能順便成就意想不到的瘦身、減重、強身、健康、靜心等等無上功德呢。 XD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006/100
#工作 #休息


2024-12-24 反覆練習、推敲斟酌

在網路上看到職棒球員周思齊接受訪問,問他認為要改善台灣基層棒球最需要的是什麼,周董的回答是「多讀書」。他的意思是,以前台灣的球員就是為了拚冠軍,什麼都放棄,到後來,即使真的拿到一兩次冠軍,仍然會感到茫然失落。

練身體也是一樣。即使真的一直認真練,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舉起超乎想像的重量,或者跑得多快多久,即使一次閉氣可以三分鐘五分鐘,即使雙盤靜坐一柱兩柱三柱香看起來都還是不動如山,這一切「目標」都到手了,也未必就能心滿意足,煩惱不生。

還是得多看多聽多學習多反思。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不知道讀什麼?那就先什麼都讀,讀一本,放下來,好好想一想。只要細細閱讀琢磨,每一本書都會帶領你到下一本書,另一層樓,不一樣的世界。

當然不是什麼人講什麼話、端出什麼菜色,都得照單全收一股腦全吃下去。要多讀書,但同時也把握住「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態度。

紙書電子書都好,找到一本值得看的書,就練習放慢步調,像我們在一組設定的動作裡反覆練習,書讀著讀著,就在一個命題裡、一個思考的情境裡推敲斟酌,仔細聽仔細看,慢慢品味。

一本書會牽引出另外一本書、十本書,一組動作練習會帶你走向下一組、下十組動作練習,踏穩腳步慢慢走,下一階段的新遊戲、新挑戰、新樂趣自然會浮現。

#KT老師連寫一百天 連寫一百天 007/100
#讀書

可能會很燒腦的核心練習

在家裡在辦公室久坐、久站,或者和朋友一起逛街、看展、爬山,每次都很快就虛脫沒力,還是整個身體不時這裡痠那裡緊,卻始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你或許還沒發現,你的腰痠背痛,原因可能是因為核心的能力不足。你可能一個禮拜去練重訓一次,卻始終做不到教練要求的脊椎骨盆中立。你可能正在練長跑,想參加下一次的半馬或者全馬比賽,卻沒還意識到核心的力量能讓你跑起來更輕鬆、更不容易疲累、更不容易受傷。

你是不是常看到一些文章鼓勵你說要練核心,但想到的畫面就只是捲腹動作、仰臥起坐,或者棒式撐久一點,反正就是那些練起來肚子痠得要命的動作,而且還以為,這樣多練幾分鐘,肚子一圈米其林寶寶似的游泳圈就會幻化為六塊肌。

事情不是這樣子喔。

我常常在私人課教一套核心練習,肚子的肌肉一點也不會累。和多數人想像的剛好相反,要把肚子用力鼓盪的力量釋放掉,要把表層肌肉不必要的緊繃卸下來,一開始最累人的並不是肌肉,而是大腦。

因為我們過去無意識地學會各種無效的用力方式:咬緊牙關、聳起肩膀、憋住呼吸,還有,肚子用力往外膨脹推擠出去。這些無效的招式只是無謂耗損能量,沒辦法讓我們能夠輕鬆行住坐臥,也不容易藉此而完成更複雜、挑戰性更高的訓練動作。

那麼,練核心到底是在練什麼呢?核心訓練從培養核心意識(core awareness)開始,認識肩胛帶到骨盆整串肌肉的協調運作,加上臀部和雙腿肌肉的輔助,一起提供讓脊椎與骨盆穩定的基礎。有了穩定的脊椎與骨盆,讓我們得以藉由四肢的移動,輕鬆、無痛地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種動作。

我們的練習不是要追求符合某種標準的姿勢或者動作方式,而是要讓我們坐著看電腦吃飯聊天、站立運動鍛練、走路移動到想去的地方,甚至連躺下來睡覺休息的時候,身體不產生各種不應該出現的痠痛或疲憊。

這一次安排的核心主題課,一開始可能會很燒腦,因為得全神貫注在全身肌肉,一次一次地重新學習讓該釋放的肌內適時釋放,該上場表現的才會有機會上場。接下來的階段,頭腦還是得專注,配合上該訓練的肌群也全部配合,大概就是頭腦也累,身體也均衡地一起練。最後階段,身心彼此的協調工作完成,大家都清醒,大家都參與,大家都用不著那麼死勁地累,目標是輕鬆、輕盈、優雅地完成各種需要執行的動作。

想一起開發核心技能、核心力量嗎?誠摯邀請你來參加12月15日和12月29日星期天早上的核心主題課!期待在教室見到你,一起打造更強大的自己!


[延伸閱讀]
送自己一份最好的禮物
你知道你的屁股是怎樣眨眼睛的嗎?
下犬式治百病?
「享受手臂像是坦克輾過似的快感」
筆直坐久了覺得累,怎麼辦呢?
肩頸僵硬?先來鬆一鬆腳底板吧!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

Your are your own gym.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這是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廣告文案。我非常喜歡。自己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輔具。也有不少人說過,自己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道場。我自己這一陣子練習的發現是,只要一點點巧思、再加上一些簡單方便又便宜的輔具,真的可以達成「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

這其實剛好符合我心裡對「定勁」課的設定要求:用簡單的方式,讓同學能建立起自己的練習。能夠天天在家裡運用、練習,這樣才可能在安全的範圍內,儘快提高自己的體能。

過去兩個月的「定勁」課,我的目標除了推廣「站椿」的練習之外,也希望分享簡單、基本的體能訓練方式給大家。那時候心裡想的,希望所有動作,同學都可以在家裡自己繼續練習。

因此我才設定為「免輔具」的練習。

最近一段時間,我倒是愈來愈著迷於使用彈力帶的練習。光是一條彈力帶,短短幾分鐘,就能強力訓練大腿、核心、背肌、胸肌。以大腿來說,不論你要訓練的正面肌四頭、想喚醒後側的膕繩肌、或是強化內側外側肌群,只要能夠掌握要領,各個部位都很容易觸及。

或者說,趣味點就在於「掌握要領」這件事。多了一條磅數或重或輕,拉得長一點或是捲起來短一點的彈力帶,同樣的動作,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從來都不喜歡「鍛練肱三頭肌」或者「強化三角肌上段」這種說詞,彷彿我們可以把一條一條肌肉切割下來分段練習似的。我記得以前聽過一種說法:「如果你的健身教練告訴你,要瘦小腹就是練習這個那個動作,那你就應該找新教練了」。我們身上的確有一條一條的肌肉,但所有這些肌肉都是彼此串連在一起,互相協調,或是互相牽制,真的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彈力帶作為一種外在的輔具,就如同過去大家在瑜伽課熟悉的各種輔具如瑜伽磚、瑜伽繩、瑜伽墊等等,介入了身體練習之後,的確會迅速且強烈造成全身肌肉張力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會讓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品嘗到各種不同的體感。除了強化體能之外,觀察這些身體和體感的變化更是動作練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會讓我們的神經活化,也會讓我們的精神獲得額外的滿足。

對我來說,各種動作練習,幾乎都有以下不同階段的發展,這也是平常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反覆練習、提醒的過程:

一、動作本身
二、加了輔具之後的變化
三、覺察到加輔具的變化之後,如何在沒有輔具的情況下複製這樣的變化
四、忘掉這些變化,重新回到動作本身

即使我們使用健身房常用的輔具,即使看起來好像在模擬硬舉、臥推、深蹲,即使我們暫時把練習的重點放在體能的培訓上,也還是在這個我認為瑜伽最重要的基調上:我們還是在探索、認識自己(svadhyaya)

其實這道理就像是我在每天的瑜伽基礎課裡帶的練習一樣:腳該怎麼站穩、腿要如何發力,如何有技巧地啟動並運用核心,脊椎該如何伸展或屈曲,肩頸怎麼才能放鬆。一切使用身體的觀念與技巧都在我們的練習範圍內。我好像早就不再煩惱「這個動作也算是傳統的瑜伽動作 asana 嗎?」這樣的問題了。

那為什麼要使用彈力帶呢?

簡單來說,現在的彈力帶,物美價廉,一兩百元就能夠買到一條最基本的款式,磅數重一點的,大概也在三百元上下。而且輕巧、不佔空間。動作練習,加上彈力帶和一些巧思,差不多就能完成一般人在健身房裡使用各種重訓器械能達到的訓練效果。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使用的話。

不過可別急著花錢買回家裡玩喔。一個同學說得好:「再怎麼好玩的新玩具,買回家裡自己一個人玩,兩三天,或者最多兩三個星期就不想再玩了」。我們家裡都有一堆這樣的「玩具」。先來教室玩玩再說。


[延伸閱讀]
老師也不過就是一種輔具
翻譯者的任務
能及時上場的才是好工具
長棍瑜珈
用手指來閱讀肋間
透過網路直播課程,反而看見練習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