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產業的鬼故事

記不得是聽朋友講的、還是網路上看來的:某君動了眼科手術之後,在某些特殊角度、光線的組合下,眼角竟然浮現出一組羅馬字母與數字,也不知多久之後才確認,那是他的人工角膜的商品型號。乍聽之下,彷彿有點像是要模仿 Ted Chiang 科幻小說的一段開場白呢。

(好像也有個大型新興宗教的創教教主,從小眼角就會看到幾個漢字構成的口號標語。)

小時候我很怕虛無飄渺的鬼,看一个影,自己總是能夠迅速腦補,編出故事來嚇死自己。年紀愈來愈大才真的理解,活著的人,或者說,各色各樣看起來人模人樣的那些,才是最恐怖的。

這些年來也算是在廣義的身心靈產業裡混飯吃。時不時都會聽到各式各樣的鬼故事。

有的人說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脈,有的人說自己從初禪一路破關到四禪到什麼非想非非想到三十三天天外天(或者什麼自己也解釋不清的術語、境界),有的人說自己拙火上升,有的人說可以和動物植物礦物萬物心靈溝通(可惜沒半個人能夠及時警告離家尋找自由的東非狒狒、幫他保住一命)。

還有一種我覺得零創意的套路:自己睡了一覺起來,夢裡面有什麼「高我」、「高靈」、「指導靈」來開示,從此洞悉宇宙的一切奧祕。或者閒著沒事來聊天的不是「高我」,而是什麼菩薩、佛陀、基督、馬雅或者外太空還是什麼地方不知道講什麼話的的神明,或者是「薩滿」。

(順帶一提,都會文青看見商品文宣裡有「薩滿」的字眼,很容易就掏錢或者刷卡買單。不過如果看到宮廟裡的「乩童」說了些什麼話,常常會免費送出白眼。)

這種套路雖然非常老掉牙,但大概因為零成本,所以不分時代、地域,身心靈界創業時都超愛用的。每次聽到這種幼稚園等級的行銷話術(但買單的人真的不少),總會讓我想起小學時代下課後和同學躲在教室角落玩碟仙的往事。

我們很愛問降靈的「碟仙」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像是「你叫什麼名字?」、「你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我們想什麼,你聽到了,就照著回答?」、「哪一年會反攻大陸?」、「打仗起來會不會死很多人?」、「上高中或者大學以後是不是就會比較快樂?」有的碟仙惜字如金,回答簡明扼要,有的話很多,玩到天黑都不想走,我們還得用事先準備好的小刀,在手指上劃一痕,滴個兩滴血,讓碟仙「見血即歸」。現在想想,那會不會也可以是某種「高我」、「指導靈」? XD

在相關產業待久了,不時總有學生(客戶)會問,「老師你是不是修行人?」、「老師你修到什麼境界了?靜坐會看到金色的光嗎?」

每次被問到這種問題,我總是覺得蠻羞愧的。大家聽過的各種「境界」我都不懂、不理解、沒有體驗。

不是說我不相信各種厲害的境界,或者特異功能喔,完全不是。連佛陀也不會說這些那些境界、特異功能是騙人的。佛陀在世的個時代,身心靈產業好像超級活躍的(哪個時代不是?),靜坐到各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各種派別的咒語,天眼通、他心通、飛天遁地,市場上都找得到相對應的教室、補習班可以學。(請參考以前寫過的〈大顯神通給誰看?〉

我還聽過不少人講自己認真修行的事,有的是每天早晚會唸老師交待的咒語一千或者一萬遍,或者會認真參加各種法會,也有人努力賺錢然後捐錢給慈善機構或者自己的老師、自己去拜的廟。也有朋友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會去瑜伽教室練一套動作滿身汗當成自己的修行。

說實在的,我還真的不太懂身心靈業界裡流行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哪一種才能解決人生的痛苦啊?求得某種程度的開悟嗎?開悟的意思就是解決了人生的痛苦嗎?

我教靜坐也快十年了,自己心裡面一直有一項沒說出口的「原則」,盡量只討論技術問題,像是要不要雙盤,可不可以坐在椅子上,觀察呼吸是不是只能注意鼻子或者肚子。能用我理解的腦神經科學、生理學、常識來解說的,我就想辦法努力講清楚。

關於價值問題,尤其是我個人的「信仰」,我盡量避開不談。我的立場是:我早就一點也不想再推銷任何價值系統,當然也不想推銷我所認同的價值系統、信仰(如果有的話)。

但這究竟是痴人說夢的空想。從來沒有哪個技術問題是價值中立的。

像是前一陣子在臉書上分享的「五省察」:

我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
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
我會改變,我所意愛的一切終將離我而去。
我是我的行為(業)的所有者、繼承人,我的行為就是我的仲裁者。無論我做的善或惡,都將由我承受。

I am subject to aging, have not gone beyond aging.
I am subject to illness, have not gone beyond illness.
I am subject to death, have not gone beyond death.
I will grow different, separate from all that is dear & appealing to me.
I am the owner of actions [kamma], heir to actions, born of actions, related through actions, and have actions as my arbitrator. Whatever I do, for good or for evil, to that will I fall heir.(中阿含 117 經 / 增支部 5:57)

對我來說,這些字句就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但「事實」上,世界人大多數人(當然包括我)活著的大部分時間,都不清楚這樣的「事實」。尤其是最重要的、最後的那一句:

我是我的行為(業)的所有者、繼承人,我的行為就是我的仲裁者。無論我做的善或惡,都將由我承受。

「解脫道上不會有伴,就你自己」,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為自業自受這個基本「原則」。儘管這句話很清楚、很明白,卻也太有力量、太沉重。大概就是因為實在太沉重了,大多數人即使有機會瞥見,多半也就選擇性遺忘掉,免得心理壓力過大。

大家都希望找到一顆神奇藥丸、吞下去就解決一切難題。大家都希望捐點錢、做點法事、累積「功德」,就可以洗掉過往的一切。大家想希望找到一個上師可以依靠,他說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就好。

於是乎,手戴著鑽錶、開著名貴跑車的「上師」風風光光來了,拚了命也要去看大師風範、聽大師演講。甚至認真工作賺錢,以便能夠「供養」上師、大師。

重點從來就不是這個大師那個大師說的是真是假。重點是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你還想做什麼?


[延伸閱讀]
練習的道路,在地圖以外的地方
來開天眼吧!
自由的滋味
練習當自己的主人
正念到底是要幹嘛用的?

找回身體的愉悅

你有多久沒有在練動作的過程感覺到身體的愉悅了呢?

通常在學習動作的過程,老師總是一再強調怎樣做才「正確」,我們學著學著,不小心也就變成關注在動作是不是「到位」。

這樣的學習模式也不能說是完全錯的,沒有人希望動作練著練著會滿身傷。但這麼一來,學動作、練動作這件事,好像就變成不斷聽著「必須」要這樣那樣,甚至是「不可以」這樣那樣。

久而久之,練動作好像成為一件辛苦的事。

打個比喻來說,沒有人想生病,於是我們的生活裡就充斥著避免生病的種種設計,我們吃藥、吃營養保健食品,我們不想再感覺到胃痛、頭痛、牙齒痛。我們以為,不痛了的身體、無感的身體就是健康的身體。我們不知道健康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也不知動作的愉悅、身體的愉悅是什麼滋味。

前兩天我在教室跑步,跑了一二十鐘之後,腦子算是比較安靜下來了。我讓注意力放在兩隻腳掌上,清楚地觀察到腳趾頭、腳跟踏地、離地的觸感,慢慢的,彷彿我已經閉上眼睛在腦海裡看到兩隻腳掌變得愈來愈大,彷彿整個人就是這兩隻腳掌。

瞬間覺得,啊,真的好舒服喔。

這兩年我自己的動作練習愈來愈簡單(難的動作本來就不太行,現在也愈來愈不行了)。山式、站姿前彎、簡化版的拜日式。停留久一點,或者緩慢重覆十次二十次三十次。有時候在下犬式或者坐姿前彎等一會兒,等到肩和髖都慢慢鬆開來,好像冷冷的天,坐在火爐前面看著木柴一點一點劈哩叭啦小規模爆開炸開,然後火花出來,然後火慢慢長成了大一點的焰,然後又慢慢褪去。

就像在 savasana 感受到整個身體像是風箱一樣努力撐大又收縮,等努力的感覺退場後,整個人徹底鬆去。

就像是在安然坐著(盤不盤腿一點也不重要),聽著脊椎和肋骨的推擠與釋放的過程,聽著整顆頭顱一片一片骨頭之間的縫隙彷彿緩緩張開收合的細微聲響。

好舒服。

身體的愉悅感。一點也不假外求的身體的愉悅感。不需要昂貴的道具,不需要特殊的場地,不需要其他人的同意、支持、贊成或者反對。

要能夠體驗到身體的愉悅,是一種需要精進的技巧,是一種值得花時間投資的技巧。這技巧說穿了彷彿也沒什麼了不起:安安靜靜待著,別想太多。不論是動態或者靜態的動作練習,不論是吃飯、洗澡、走路,讓自己可以安安靜靜待在當下的身體裡,別只是用頭腦想著以前的經驗,別只用頭腦想著未來的成就。

不是創造出舒服、不是創造出身體的愉悅感喔。我們的努力,是把各式各樣的阻礙移開、釋放,脫掉不必要的期待、不必要的憂慮。心裡不往外去找,腦子裡面的聲音大概就比較可能退散。安靜就浮現了。

安靜浮現了,再仔細去觀察身體,通常就有機會發現身體是充滿愉悅的。

[延伸閱讀]
氣味,記憶
打開我自己
奇妙的大休息
「享受手臂像是坦克輾過似的快感」
喚醒自己,記得溫柔一點
不是為了看見天堂
身體和心靈不是相互連結的

你吃的是上品藥、還是下品藥?

時不時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貼出自己在「上課」的照片,不論是重訓、TRX、拳擊、飛輪、瑜伽,都有一種共通的特色:挑戰。

這些朋友的練習常常都有具體的目標,例如舉起多重的槓片、某個動作可以持續幾秒鐘幾分鐘、一次可跑多遠跳多高。這些具體的目標,通常是可以用數字表達的,或者,可以拍照讓其他人看得見的。

因為用數字表達容易讓其他人瞭解挑戰的難度,再加上可以拍照,是支撐不少人「上課」的最大動力。

瑜伽以外的世界我真的不太懂(是說瑜伽的世界我能掌握的範圍也非常有限啦),以我自己的角度來看,人生本來就很苦了,本來就充滿各種艱困的挑戰。下了班,或者週日休假的時間,來上一堂瑜伽課還得一直挑戰,真是何苦來哉。

我自己的練習,以及我上課的時候帶的動作或者引導,通常沒有什麼看起來太挑戰性的。反正大部分看起來很高難度的動作,我自己根本也沒有辦法完成。那些看起來難度很高的動作,主要的作用彷彿就是拿來拍照上傳社交媒體讓其他人按讚。

我上課的時候常常和同學分享一種藥性的比喻。依《神農本草經》的說法,上品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藥「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藥「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簡單、單純的動作,大概可以比擬為「上藥」,「久服輕身長年」,意思是可以天天練,愈練身體愈輕盈、長命百歲、常保安康。普通難度的動作,或許可以比擬為「中藥」,有毒的不少,但適合的話,說不定吃著吃著、練著練著,也會有「勝鬼神、延年益壽」。難度超高的動作,就像是藥效很強大的「下藥」,即使無毒,也只能針對特殊的條件,通常「不可久服」,症狀解除之後,藥就該停了,否則「久服令人虛」,甚至種種副作用也會跟著來。

老實說,真的那麼愛挑戰的話,有什麼事能比「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難度更高、更值得挑戰呢?


[延伸閱讀]

「享受手臂像是坦克輾過似的快感」
我們抵抗得了高難度動作的誘惑嗎?
什麼是「進階練習」?
在不平衡裡創造新的平衡
當我們以為我們在思考的時候
第一課就是最重要的功課!
瑜珈不是比賽!
療癒,或者是傷害?
其實,我家也有很漂亮的吸塵器

翻譯者的任務

除了大學時的家教工作、當自己老師的研究助理之外,我人生第一份正式在「機構」裡領薪水的工作,就是報社新聞編譯。那時候還在念碩士班,英文菜得很,每次工作時,就是一本老字典翻過來翻過去,想趕快湊出個看起來合理、通順的句子可以交差了事。

畢業之後,在幾家出版社蹲過幾年,做一些翻譯書,改別人的譯稿。後來也有一段時間在家裡接書稿來翻譯。

除了工作上的翻譯之外,書還是一直斷斷續續在讀。外文翻譯來的,古代的,其他文化的。東看看西翻翻,彷彿也開始有一點點以為自己有什麼心得可以說說似的。

起初經驗、知識都不夠,根本也沒什麼自信心,只敢依靠字典當權威指導,這個字應該對應那個字才是準確。

慢慢有信心,也稍稍有自己的語感可以幫忙的時候,字典就比較像是輔助的工具,還是很重要,但字典是來幫忙我處理我的工作的。換種表達方式,在工作過程中,我成為比較像是發號施令的頭人,而字典只是幫手之一。

現在偶爾幫忙改一兩段文稿,心情上比較從容,稍微可以站在一整篇文章、一本書的脈絡,來看其中幾句難以應付的句子該如何排解。有時候碰到比較熟的作者,說不定還能直接進入作者的思路,來處理那種光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足以理解的問題。

教動作的過程差不多也是這樣。

我把我練過,我學過的一個一個動作,比較參考看看某些權威、某本經典教科書、某個名牌老師的教法(英文的或者已經中譯了的),再想辦法找到我覺得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傳譯給同學。

這樣的階段,上課給的指令不時還是會有卡卡的感覺。即使同學不覺得卡(或者「有卡說不出」),我自己也常常卡著卡著不太舒服。

最近這三五年的工作經驗,如果有一點點什麼勉強稱得上「長進」的地方(就容許我厚臉皮說一兩句吧),我愈來愈較不那麼斤斤計較這個動作、那個動作非得這樣或那樣做(所以也就愈來愈提不起勁來寫「某某動作該怎麼做」這種類型的文章)。甚至會覺得,捨掉這個那個動作,有些時侯,在整體練習的過程中,說不定也沒那麼要緊。萬一真的有那麼要緊的話,大不了就回頭過來,或者下一次練習再補上就是。

上課時(尤其是一對一私人課)總是會有同學因為某些阻礙,無法順利練習某幾個特定的動作。有些狀況還真的不是瞬間就能解決的。我可能會不自主地閉上眼睛幾秒鐘,仔細揣摩,試圖體會、理解同學的身心習性,換到他的角度來感受看看動作還可以怎麼轉、怎麼順暢地進行下去。靠著一次一次經驗的累積、再碰上一點好運氣,答案可能就浮現出來了。

現在看待動作的練習,算是比較從容吧。我自己是這樣練,也希望在教室裡分享這種態度:透過自己的身體,一次又一次看似反覆的練習,輕鬆但不失準頭的閱讀,不忮不求的動作操演;或者,動作練著練著,就靜靜坐下來,身心安住休息,不再動作。


[延伸閱讀]
練習的道路,在地圖以外的地方
幻想的,可能就只是幻想的
到底是誰的責任?
老師也不過就是一種輔具
能及時上場的才是好工具
透過網路直播課程,反而看見練習的核心
用手指來閱讀肋間

練習當自己的主人

身心靈圈子裡很愛說「要聽身體的聲音」這句話,每次聽到,我總是笑笑的說,閱讀、傾聽身體這件事,比一般想像的更複雜、更困難一點,因為我們的腦子一天到晚騙自己,讓自己誤以為「我知道了」、「我就是這樣」、「我只能這樣」。

對我自己來說,所謂的身心靈練習,其實就是不斷「破魔」、「除魅」的過程,破除身體裡的障礙、破除自己或者別人在我們腦子裡種下的心魔。

每次靜坐課,我總是一再反覆提醒再提醒,「並不是腦子裡一有什麼念頭出來,我們就得乖乖照辦喔」。我們在練習判斷、選擇、去蕪存菁。

我們以為自己沒辦法前彎下去雙手摸地板,所以我們告訴自己,「我做不到這個動作,放棄這個動作吧!」還沒再多嘗試幾次之前,我們可能不知道,讓膝蓋彎曲,動作慢一點,溫柔一點,不要急躁,多練幾次,雙手就能摸到地板。再多練一陣子,膝蓋愈來愈不需要太彎曲也可以完成這個動作。

「我只能這樣」、「我就是這樣」,是練習「聽身體的聲音」的過程中,最常碰到的阻礙。

一次一次練習放下這些預設的阻礙,我們才有機會聽得到自己身體真正的聲音。聽到身體真正的聲音,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很多人想上瑜伽課,但覺得「可是我的筋很緊,我的身體很硬」,所以沒辦法練瑜伽。事情好像應該倒過來看。身體硬、筋很緊,來練瑜伽剛剛好。我們開始練習仔細觀察,我們開始慢慢摸索,我們開始一步一步調整,我們開始轉化自己的身心。

我們練動作,是為了要拿回身體的自主權,要練習當自己身體的主人。
我們練靜坐,是為了要拿回大腦、心的自主權,要練習當自己的大腦和心的主人。
我們來練瑜伽,是為了要聽清楚自己身體和心裡真正的聲音,拿回身心的自主權,練習讓自己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練習當自己的主人。

差不多一樣的道理,我們一次一次去投票,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身心練習,要拿回自己這塊土地、自己家鄉、自己國家的自主權,我們要練習當自己這塊土地的主人,我們要成為自己家鄉、自己國家的主人。

要拿回自己這塊土地的自主權,原因不只是因為我們很不幸、有夠倒楣,隔著海峽旁邊住著一個又壞又惡毒、一天到晚虎視眈眈,想吞掉我們的惡質鄰居。不只是這樣喔!雖然說,光是這樣的理由也已經很充份了。

還有一個更深層、更重要的理由:我們是獨立的。我們選擇、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就算旁邊的鄰居有朝一日變得比較有錢、比較貌美、說話比較甜,我們也不可能甘願去他們家當奴隸。我們有機會當朋友的。如果我是獨立的個體、你也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我看待自己和對方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對方也這樣看待的話,我們是有機會當朋友的。

獨立是什麼意思?

站在一個動作教練、一個靜坐老師的立場上來看這個問題,我認為獨立的態度,是我知道我雖然不完美,但我體認到自己確實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我可以這樣練動作,我可以有不同於權威老師指導的方式(他們喜歡說只有他們家賣的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我當然可以用各種健康、舒服的方式,輕輕鬆鬆展現我的肢體,來完成我的需求。

靜坐課的練習有時候會讓我們不小心以為,只有在靜坐課,才有靜坐的練習,才需要練習靜坐。事情並不是這樣子的。

靜坐的試煉,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就在每一次我們誤以為可以鬆懈下來的瞬間。就像戰場從來不只是在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的前線,尤其是現在的戰爭,其實一天到晚在進行,隨時隨地都有無數的認知戰場上的小戰役在廝殺,都有敵軍,伴隨著幾個躲藏在我方的敵軍內應在扯後腿。

這真的是像極了每次靜坐的練習,不是嗎?但才是我們真正的日常生活。

動作和靜坐練習的訣竅是這樣的:帶著信念,持續練習下去。不是因為我今天能夠完成這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動作,所以我才來練。那只是炫技。也不是因為等一下靜坐會讓我獲得一段十分鐘、半小時的平靜時光,所以我來練靜坐。那只是休息,甚至說不定是一種逃避。

就是要來面對動作、靜坐練習時一次一次的不完美、跌倒、分心,分心再拉回來,拉回來又分心的挑戰、磨練,讓心裡的能量愈來愈茁壯,讓自己面對問題時有愈來愈純熟的處理技巧。

同樣的,我們不是因為某個候選人、某種主張一定會贏,所以我們才去投票給他。我們投給他,是因為那是我們的信念所在,那是我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思考之後的選擇。我去投票,我去練習。這一次即使還沒成功,我也不會失志,我會繼續練習下去。

對了,當然要提醒一下,獨立還有一種附帶的後果:很累、累死人了,但又會有一種滿足感。每一個獨立工作者、每一個自己照顧小孩的父母親(尤其是媽媽),每一個努力安頓自己身心的練習者,都會懂這種心情。

回家投票吧!可能很累,說不定這一次還不會成功,但我們會知道自己努力了,我們心裡愈來愈茁壯的能量,會讓我們覺得滿足,也會給週遭帶來溫暖。

[延伸閱讀]
正念到底是要幹嘛用的?
「從自己的經驗來讀」
一場爭取休息時間的戰爭!
簡單的答案
練習的道路,在地圖以外的地方
自由的滋味
傾聽身體的需求
沒太陽的時候,就自己生一顆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