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很燒腦的核心練習

在家裡在辦公室久坐、久站,或者和朋友一起逛街、看展、爬山,每次都很快就虛脫沒力,還是整個身體不時這裡痠那裡緊,卻始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你或許還沒發現,你的腰痠背痛,原因可能是因為核心的能力不足。你可能一個禮拜去練重訓一次,卻始終做不到教練要求的脊椎骨盆中立。你可能正在練長跑,想參加下一次的半馬或者全馬比賽,卻沒還意識到核心的力量能讓你跑起來更輕鬆、更不容易疲累、更不容易受傷。

你是不是常看到一些文章鼓勵你說要練核心,但想到的畫面就只是捲腹動作、仰臥起坐,或者棒式撐久一點,反正就是那些練起來肚子痠得要命的動作,而且還以為,這樣多練幾分鐘,肚子一圈米其林寶寶似的游泳圈就會幻化為六塊肌。

事情不是這樣子喔。

我常常在私人課教一套核心練習,肚子的肌肉一點也不會累。和多數人想像的剛好相反,要把肚子用力鼓盪的力量釋放掉,要把表層肌肉不必要的緊繃卸下來,一開始最累人的並不是肌肉,而是大腦。

因為我們過去無意識地學會各種無效的用力方式:咬緊牙關、聳起肩膀、憋住呼吸,還有,肚子用力往外膨脹推擠出去。這些無效的招式只是無謂耗損能量,沒辦法讓我們能夠輕鬆行住坐臥,也不容易藉此而完成更複雜、挑戰性更高的訓練動作。

那麼,練核心到底是在練什麼呢?核心訓練從培養核心意識(core awareness)開始,認識肩胛帶到骨盆整串肌肉的協調運作,加上臀部和雙腿肌肉的輔助,一起提供讓脊椎與骨盆穩定的基礎。有了穩定的脊椎與骨盆,讓我們得以藉由四肢的移動,輕鬆、無痛地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種動作。

我們的練習不是要追求符合某種標準的姿勢或者動作方式,而是要讓我們坐著看電腦吃飯聊天、站立運動鍛練、走路移動到想去的地方,甚至連躺下來睡覺休息的時候,身體不產生各種不應該出現的痠痛或疲憊。

這一次安排的核心主題課,一開始可能會很燒腦,因為得全神貫注在全身肌肉,一次一次地重新學習讓該釋放的肌內適時釋放,該上場表現的才會有機會上場。接下來的階段,頭腦還是得專注,配合上該訓練的肌群也全部配合,大概就是頭腦也累,身體也均衡地一起練。最後階段,身心彼此的協調工作完成,大家都清醒,大家都參與,大家都用不著那麼死勁地累,目標是輕鬆、輕盈、優雅地完成各種需要執行的動作。

想一起開發核心技能、核心力量嗎?誠摯邀請你來參加12月15日和12月29日星期天早上的核心主題課!期待在教室見到你,一起打造更強大的自己!


[延伸閱讀]
送自己一份最好的禮物
你知道你的屁股是怎樣眨眼睛的嗎?
下犬式治百病?
「享受手臂像是坦克輾過似的快感」
筆直坐久了覺得累,怎麼辦呢?
肩頸僵硬?先來鬆一鬆腳底板吧!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

Your are your own gym.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這是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廣告文案。我非常喜歡。自己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輔具。也有不少人說過,自己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道場。我自己這一陣子練習的發現是,只要一點點巧思、再加上一些簡單方便又便宜的輔具,真的可以達成「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健身房」。

這其實剛好符合我心裡對「定勁」課的設定要求:用簡單的方式,讓同學能建立起自己的練習。能夠天天在家裡運用、練習,這樣才可能在安全的範圍內,儘快提高自己的體能。

過去兩個月的「定勁」課,我的目標除了推廣「站椿」的練習之外,也希望分享簡單、基本的體能訓練方式給大家。那時候心裡想的,希望所有動作,同學都可以在家裡自己繼續練習。

因此我才設定為「免輔具」的練習。

最近一段時間,我倒是愈來愈著迷於使用彈力帶的練習。光是一條彈力帶,短短幾分鐘,就能強力訓練大腿、核心、背肌、胸肌。以大腿來說,不論你要訓練的正面肌四頭、想喚醒後側的膕繩肌、或是強化內側外側肌群,只要能夠掌握要領,各個部位都很容易觸及。

或者說,趣味點就在於「掌握要領」這件事。多了一條磅數或重或輕,拉得長一點或是捲起來短一點的彈力帶,同樣的動作,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從來都不喜歡「鍛練肱三頭肌」或者「強化三角肌上段」這種說詞,彷彿我們可以把一條一條肌肉切割下來分段練習似的。我記得以前聽過一種說法:「如果你的健身教練告訴你,要瘦小腹就是練習這個那個動作,那你就應該找新教練了」。我們身上的確有一條一條的肌肉,但所有這些肌肉都是彼此串連在一起,互相協調,或是互相牽制,真的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彈力帶作為一種外在的輔具,就如同過去大家在瑜伽課熟悉的各種輔具如瑜伽磚、瑜伽繩、瑜伽墊等等,介入了身體練習之後,的確會迅速且強烈造成全身肌肉張力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會讓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品嘗到各種不同的體感。除了強化體能之外,觀察這些身體和體感的變化更是動作練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會讓我們的神經活化,也會讓我們的精神獲得額外的滿足。

對我來說,各種動作練習,幾乎都有以下不同階段的發展,這也是平常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反覆練習、提醒的過程:

一、動作本身
二、加了輔具之後的變化
三、覺察到加輔具的變化之後,如何在沒有輔具的情況下複製這樣的變化
四、忘掉這些變化,重新回到動作本身

即使我們使用健身房常用的輔具,即使看起來好像在模擬硬舉、臥推、深蹲,即使我們暫時把練習的重點放在體能的培訓上,也還是在這個我認為瑜伽最重要的基調上:我們還是在探索、認識自己(svadhyaya)

其實這道理就像是我在每天的瑜伽基礎課裡帶的練習一樣:腳該怎麼站穩、腿要如何發力,如何有技巧地啟動並運用核心,脊椎該如何伸展或屈曲,肩頸怎麼才能放鬆。一切使用身體的觀念與技巧都在我們的練習範圍內。我好像早就不再煩惱「這個動作也算是傳統的瑜伽動作 asana 嗎?」這樣的問題了。

那為什麼要使用彈力帶呢?

簡單來說,現在的彈力帶,物美價廉,一兩百元就能夠買到一條最基本的款式,磅數重一點的,大概也在三百元上下。而且輕巧、不佔空間。動作練習,加上彈力帶和一些巧思,差不多就能完成一般人在健身房裡使用各種重訓器械能達到的訓練效果。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使用的話。

不過可別急著花錢買回家裡玩喔。一個同學說得好:「再怎麼好玩的新玩具,買回家裡自己一個人玩,兩三天,或者最多兩三個星期就不想再玩了」。我們家裡都有一堆這樣的「玩具」。先來教室玩玩再說。


[延伸閱讀]
老師也不過就是一種輔具
翻譯者的任務
能及時上場的才是好工具
長棍瑜珈
用手指來閱讀肋間
透過網路直播課程,反而看見練習的核心

沒有什麼事是站椿半小時解決不了的

沒有什麼事是站椿半小時解決不了的。沒有什麼關卡是站椿半小時還過不去的。如果有的話,那就站一小時、兩小時。

「這也太扯了吧?」我知道你的心裡會這麼翻白眼。別急,聽我解釋一下。

我想推廣的站椿、我們在教室裡練的站椿,不是傳統練武功的那種好像蹲馬步的苦功。我練的站椿,也就只是安安靜靜站著一段時間。讓身體自然而然安靜下來,讓身體引導著心靈、精神也跟著安靜下來。

最近幾次碰到一些心理障礙,情緒化不掉的時候,我就去站椿。前幾分鐘都還糾結著,慢慢再過幾分鐘,注意力漸漸移到呼吸,到下沉的雙腳,到延伸的脊椎。一二十分鐘之後,那些本來以為像是天要塌下來的心理壓力,差不多也化得不成形了。有幾次,甚至都記不得剛剛為什麼會那麼糾結呢。設定的半小時鬧鐘響起來常常都還想繼續站下去。

劇烈運動完滿身大汗又累又喘,卻反而會因為腦內啡的分泌而產生愉悅、放鬆的快感,這個大家大概都有經驗。但你知道嗎,光是安靜地站個半小時,完全沒有任何劇烈動作,卻也同樣可能帶來另一種快感。安靜不動地站了一段時間,外在的世界其實並沒有變化,但自己身體的「邊界」卻奇妙地變得模糊了一些,或者向外擴張了一點,跟世界之間那條明確的「界限」變得柔和了一點,眼睛看出去的景象似乎變得更明亮,或者更銳利一些。這段話聽起來可能有些自相矛盾,但是相較於運動完那種讓人想高興得大叫大笑的爆炸式快感,站樁之後的快感更加輕鬆和安定,是那種讓人嘴角不自覺上揚、默默微笑的低調舒適感。

當然,要自己一個人站椿半小時,對多數人來說是門檻還蠻高的挑戰。所以囉,我才會安排星期天早上的「定勁」課,先帶大家一起站個半小時。有人引導,有人講解一些裡頭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項,有人一起站,半小時很容易就過去了。有的人會微微出汗,有的人雙腿變重,有的人覺得身體放鬆,也有人發現精神變好了。

我自己常常在午飯或者晚飯後,在教室裡站個一小時。可以說是免器具的「整復」,可以說是「調息」,也可以說就是站著的「靜坐」。至少這一個小時,我可以和自己相處,不需要手機、社交媒體、網路,安安靜靜休息一段時間。

有時候我知道情緒過於高昂,不論是興奮、緊張、悲傷、焦慮、恐懼,在意識清楚、頭腦還沒被情緒大浪給沒頂掩蓋之前,就會去找個相對安靜一點的空間,一個人站個十分鐘半小時。

這是一項非常值得投資的技術、技巧。睡前可以練,幫助自己一夜安眠。睡醒伸展個一兩分鐘就可以練,讓自己設定好身體、精神一整天的基調。

整個人的骨骼關節都回到最輕鬆、穩定的位置、架構,讓肌肉釋放不需要的緊繃。這是運動前很好的暖身準備,也可以是運動後的收工。

即使都不說長期站椿對身體的幫助(想想看,多少傳統武術最基礎的打底功夫就是站個兩三年的椿),光是站個半小時讓自己能夠度個一次又一次心理的關卡,就太值得了。

心累了嗎?去站半小時的椿吧。或者,再站一小時、兩小時。


[延伸閱讀]
貫穿整個身體的電流
重新練習站椿
味無味處求吾味
一天一小時,築基一百天
「重點是繼續跑下去」: 站椿一百天的小結
「平常動作」之「理想的站姿」

像深夜食堂似的

我常常到一家巷口小麵店吃晚餐。飯菜家常而有味,價格平實又吃得飽。這家小店的特色是每個客人都像老闆娘的老朋友似的,進門就噓寒問暖,互動融洽。

有一次聽到一位老太太講著看牙醫的經驗。她抱怨醫生不體貼,收費高,技術也不怎麼樣。老闆娘一聽,馬上推荐一家自己去的牙科診所,說這家的牙醫技術多精湛、而且態度客氣。老闆娘說她去過一次之後,全家人、還有她認識的親朋好友全都轉去這家診所看牙,每個人都好評。除了老太太之外,在場的客人也紛紛詢問老闆娘牙科診所的所在地,我也問了。

還目睹過一對夫婦分別進來買便當外帶,先生抱怨太太,太太咒罵先生,老闆娘分別在先生和太太面前講對方的好話,兩個人各自進來的時候臉都好臭,拎著便當往外走的時候就變得有說有笑。

開了教室以來,我常常就是這種心情。像深夜食堂還是巷口小麵店一樣,每天煮些青菜、滷味、炸排骨或者滷雞腿,寬麵細麵或者白飯。菜色簡單,但總是熱的,飽足的,安心而溫暖的。

同學上門來,伸展伸展,有的人會和我聊聊天,有的人不喜歡多說話,但看得出來,上完一堂一兩個小時的課,整個人神情都煥然一新。

一位年輕的太太,她每次來上課得搭捷運換線再換線,我問她這樣的路程累不累,她說不累,一個星期固定來一次,那天就是她出門休息的私人假期。她可能會先到東門,永康街晃一晃,找一家餐館吃飯,喝杯咖啡,再慢慢散步過來教室。

前兩天晚上一個熟同學來,口罩還戴著,我問她感冒好點沒,她才說沒兩句就掉眼淚。家人突然生病住院,她在病房陪伴照顧,已經兩天沒闔眼睡覺。家人的病情,醫院裡的不愉快,公司加班的壓力,她說,她一定得過來伸展釋放一下。

我簡單地安慰兩句,把今天上課動作的調性轉成比較療癒釋放的伸展,大休息時間拉長一點,帶點簡單的 yoga nidra 放鬆的引導。下課時她露出笑意說,她的選擇是對的,就是應該來上一堂課。我提醒她晚上回家萬一又難以入眠的話,要記得剛剛的練習。

這間小教室沒什麼漂亮的裝璜,不會是網紅想拍照打卡的景點。我們在裡頭也不會練什麼誇張的高難度動作,就是簡單、安全、放心地伸展。練一點肌耐力,看顧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察覺到自己的呼吸,是不是不小心又憋氣了。練習告訴自己,「沒問題,我可以釋放掉這些壓力」。

一個同學說著她上次腳踝的扭傷,一個同學聊她的新工作新展望,一個同學和我一起蹲在門外,數著這盆白水木、那盆天竺葵。對了,教室門口好多盆栽都是一位綠手指的老同學送的。教室裡那盆超討喜超美詢問度超高的線纏苔球馬拉巴栗,是另外一位搬到南部城市過新生活的老同學寄上台北來的。

我常常以為自己像就個 bartender,或者深夜食堂小麵店的老闆,一個一個客人上門,準備熱湯、飲料,陪大家(的身體)聊聊天,吐吐苦水,或者說說心情。

聊著聊著,也覺得很幸福,很滿足呢。


[延伸閱讀]
翻譯者的任務
老師也不過就是一種輔具
珍惜那些無法線上再現的體驗
你以為太晚了嗎?
放下,才有機會轉變

「這段路比較累,比較好走」

走在郊山的自然土徑,大塊小塊的石頭夾雜在樹根間,形成自然的階梯,我順手回頭和同伴說,「這段路比較累,比較好走」,同伴歪著頭看著我,表情有點不解。

我的意思是說,這一小段上坡路,雖然有幾處高低落差大,提腿上去的跨距得大一點,會比較費力,但還算好走。如果同樣的條件換成下坡,有的人會走跳得更急促,表面上彷彿沒那麼累,但對於經驗不那麼足夠的人來說,其實得步步為營,反而更難走。

平常在上課的時候,我也常常和同學解釋,「等一下的動作比較簡單,會比較累哦」,例如說,一個單腳站立的提腿動作,大家最熟悉的股四頭肌通常想都不想就會自動上場搏命演出。

或者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要同學練單手手倒立,這樣都不會累,因為反正我們都做不到。

如果不盤腿,或者乾脆就坐在椅子上練的話,靜坐的動作看起來超簡單的,但多數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深怕那種什麼做都不用做、只需面對自己的處境。這樣的練習到底是容易還是困難?


[延伸閱讀]
騎腳踏車不是那麼簡單滴(你以為你不會被騙時,你就已經被騙了)
簡單的答案
如果不夠簡單
打開腳趾,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