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文章說我自己開始在練跑,到現在也兩個多月了。剛好可以來說說「習慣怎麼養成?」或者說,「如何主動的培養新的習慣?」
以這次的經驗來說,一開始有念頭,付諸實踐,覺得有趣,心裡就默默訂下一個清楚、具體的目標:「一天跑一小時」(不是距離喔)。接下來就是開始日復一日的練習。
左圖是道家小周天百日築基的示意圖,右邊是台灣特有種的深山竹雞,攝影者是Hiyashi Haka、出處、(CC BY-NC-SA 2.0)。
身體會回饋不少有意思的訊息。哪些肌肉比較容易疲累,哪些關節活動的程度不夠。兩三個星期下來,體重計裡的體重、體脂率也會主動說些故事。
插個題外話,除了「新習慣的培養」之外,這次還觀察、體驗到另外一件本來不那麼清楚意識到的事:年紀愈大,很多數字(像是體脂率、體重都是)的變動就愈慢。老實說,真的很慢。不過不管再怎麼慢,給自己足夠的時間,這些數字還是會慢慢動的。
接下來很多有趣的事就這樣發生了。
我發現自己會想辦法生出時間、擠出時間來練跑。本來一個星期大概只有一天有充裕的時間,能夠一次就連續跑一整個小時,可是這樣,「一天跑一小時」的目標怎麼可能完成?那就湊吧。其他日子,一次能夠跑三十分鐘就跑三十分鐘,只有零星的十分鐘、二十分鐘,那就加減湊和著。
最常見的零碎時間,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就是每天上課前、或者課堂中間的休息時間。以前這種時間,要嘛滑滑手機、讀個半篇文章,或者就躺一會兒補眠。現在自己心裡頭有很有清楚的目標要完成(「一天跑一小時!」),一有零碎的時間就充份應用,深怕時間一不留神就白白浪費掉。多可惜啊!
好多年前我也在臉書上玩過一次「站椿一百天」的活動(還有印象的同學來揮揮手、出個聲吧)。每天早上起來站三十分鐘,站完了就寫一段簡單的感想,一百天很快就過去了。有些朋友也跟著參與練習。只要真的付出時間、精神、體力來練習,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獲。
當時的心得是,連續一百天的練習,身體和心靈都能積極參與的話,就會留下清楚的痕跡、印記。或者換一種表達:一百天的身體、心靈操作,大概就足以把一種新的練習,初步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至少,接下來要再繼續練下去,阻力就小多了。
去年(2021年)三級警戒時,關在家裡的時間很長,那一段時間,我在家裡練習一套太極拳,常常是照三餐練,一天下來,累積打拳的時間差不多也有一小時。即使沒在打拳,腦子裡也不時想著哪隻腳沉、哪隻腳輕。骨盆在哪,腰在哪,力量從哪來、要往哪去?緊繃在哪、卸得掉嗎?
兩三個月下來,腦子有了譜,身體有清楚的記憶,時不時就可以隨時再反芻演練。
現在練跑一個多月了,不少新的體會,天天在反芻,像是以前一開始認真練打坐一樣。
我想到很久以前一位老師講過他的老師是這麼練打坐的:To practce meditation, you have to be crazy about meditation。老師的意思是,天天練,一天二十四小時練,練到幾乎沒在練的時候,也不會忘了要繼續練。這樣練下去,自然就會進入狀況。
好多好多年前,我(和幾位朋友)曾經將近一年左右的時間吧,每天寫一篇文章,貼在自己的 blog 上頭。我還記得那時候每天都得想新的題目,腦子裡不時就想著,「啊,這件事情可以這樣看,可以這樣寫成如何如何的文章」。渾渾噩噩一整天下來,總有個或大或小可以聚焦的目標。一有時間,筆電一開,就寫寫寫。總是想盡辦法,在晚上上床之前,生出一篇還算有頭有尾的文字貼出去,給自己一個交代。
剛剛在練跑半小時的過程,我又想到應該重新撿回這個習慣,天天寫,一天來寫個一小時吧。可能十分鐘十分鐘湊著,很快也就能湊滿一小時。
也是這樣的意識,現在每天出門就抓一本還沒讀過的紙書。進了捷運站就開始讀,上車有位子就坐著讀,沒位子就站著讀。收工回家一樣得搭捷運,一樣一趟二三十分鐘的,多讀多賺到的閱讀時間。
一天一小時,兩三個月下來,很快就內化成自己的新習慣了。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目標,趕快來建立自己想要的新習慣吧。
每天走路一小時(這麼幸福!),每天獨處一小時(這麼幸福!),每天讀書一小時(這麼幸福!),每天看雲看天空一小時(這麼幸福!),每天用心陪家人陪毛孩子一小時(這麼幸福!)。
別說你沒時間。想要的目標出現了,時間擠著擠著就出來了。
[延伸閱讀]
「重點是繼續跑下去」: 站椿一百天的小結
疫情嚴峻期間的自我練習
時間是一種幻覺
一個簡單可行的預言
如何跳脫酸痛的無限迴圈?
[關鍵字系列] 不要輕易為自己定型:anattā 是一種操作型定義、行動指南
身體是最誠實的?–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