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容器清乾淨是不夠的

《瑜珈經》第二章,第一條的內容是這樣子的

tapaḥ svādhyāya-īśvara-praṇidhānāni kriyā-yogaḥ The activities of Yoga are self-discipline, self-study and contemplation on the divine.

照 Leslie Kaminoff 在《瑜珈解剖書》裡的說明,

在瑜珈練習裡,我們會把心態導向自我觀照(svādhyāya),區分哪些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tapaḥ),哪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īśvara-praṇidhānāni)。

這條經文本身,或者經文的解釋,說明,大概很多瑜珈練習者早就耳熟能詳,沒有什麼特別感覺了。今天剛好讀到 TKV Desikachar 對這一條經文的補充說明,

It is no enough to clean a vessel, you must put something in. 只把容器清乾淨是不夠的,你得放點什麼東西進去。

把容器清乾淨當然很重要,我們天天都花不少在練習。掃地、倒垃圾,刷牙、洗臉、如廁;讀一堆臉書的訊息,再轉貼這些訊息;就像體位法,潔淨法,靜坐,雜念升起,釋放雜念。

小周天

清乾淨是一個準備的過程,接下來,就應該想清楚,到底想放點什麼東西進去。想清楚了,那就想辦法放進去囉。

淚水的拓撲學

每個人都會流淚。為了讓眼睛濕潤而自然分泌的淚水(basal tears),像是吃辣等刺激而生出的淚水(reflex tears),還有就是情緒(大腦)反應而來的心理性的淚水(psychic tears)。

據說,心理性的淚水裡,以蛋白質為主的荷爾蒙含量比較高,裡面包括亮腦啡呔(leucine enkephalin)這種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亮腦啡呔和大腦裡的嗎啡受體結合之後,可以產生鎮痛、欣快的作用,讓我們在受到情緒衝擊時能夠好過一點。

攝影家 Rose-lynn Fisher 用光學顯微鏡研究一百種淚水的型態。這項研究計畫,名為「淚水的拓撲學」(The Topography of Tears)。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laughing till I’m cring)(笑到流出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change)(改變的淚水)

在某些特定的重要時刻,像是面對殘酷的死亡,面對基本生存的飢餓,面對複雜的過渡禮儀(rite of passage),眼淚是我們最原初的語言。淚水是我們內在生命流溢出界限、湧入意識的證據。無須言詞,自動自發,淚水讓我們解脫,讓我們有機會能夠重新統整,讓我們得到釋放:流下淚水,蛻去舊皮囊。一滴海水就是一片汪洋的縮影,同樣的,我們的每一滴淚水,也都承載著人類的集體經驗。(Rose-Lynn Fisher)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grief )(哀傷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from onions )(切洋蔥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Basal Tears)(自然分泌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timeless reunion )(久別重逢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ending and beginning)(結束與開始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momentum)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release)(解脫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possibility of hope)(機會與希望的淚水)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elation at a liminal moment)


(Rose-Lynn Fisher, Tears of remembrance)(回憶的淚水)

自己的技巧

svatantra

TKV Desikachar 說:

瑜珈的目標,就是「自己的技巧」(svatantra)。

Sva (स्व)這個形容詞的意思是「自己的」(of self),tantra(तन्त्र)這個名詞,古譯「本續」,後來又有中譯「密續」,或者音譯「坦特羅」,動詞字根 tan 的意思是「延伸」,後綴 tra 則是指「工具」,整個字的意思簡單說就是「技巧」(technique)(可以參考 spokensankrit 這個網路字典)。

照 Desikachar 的講法,「我們早就具備了這些技巧,只是得從自身挖掘出來。」

以呼吸為例,呱呱墜地以來,如果不會呼吸,如果不具備呼吸的技巧與能力,我們哪能活到現在?只是,成長的過程裡,許許多多的干擾出現,養成種種壞習慣,也漸漸遺忘了本來輕鬆呼吸的技巧。

因此我們得重新學習。聽這個老師那個老師教這樣那樣的技巧,練習再練習。一直到我們消化完了這些新學到的技巧,忘了這些「作為技巧的技巧」,有意識或無意識喚醒自己原本具足的一切,而不再需要依賴其他人。

是謂 svatantra。

第一課就是最重要的功課!

你上過多少課?多少次特別的進階課?多少次工作坊?多少次上課前興沖沖、上課時喜孜孜勤奮筆記錄音錄影、下課後沒幾天就全忘光光?

音樂家 Philip Glass 師事法國作曲家 Nadia Boulanger,他回憶老師教學裡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點,基礎課,包括和聲與對位法的基本功;第二點,專注(paying attention),這是她最難的一課;第三點,也就是她一再提及的,要「努力」(making an effort)。

Philip Glass 回憶這三件音樂課所學到的事,其實和靜坐練習是一模一樣的。專注、努力,以及一練再練的基本功。「只要你能夠學到這些,就受益無窮了。」

第一課就是最重要的功課! The first lessons are the best lessons.

以體位法的練習來說,在基礎課學到的山式、下犬式、山式,最單純的坐姿,如 sukhasana 或者 dandasana,或者大休息式(savasana),都是可以一再玩味,愈陳愈香、愈挖掘愈豐富的動作與姿勢。

呼吸調息(pranayama)的練習、靜坐的練習,或者其他技藝、手法的練習,其實也都一樣。

比較困難的是,遇上那些真的能讓我們受益無窮的基本功、基礎課時,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敝開胸懷,讓自己安住在其中,緩慢地咀嚼、消化。

陰瑜珈是什麼意思?

練瑜珈一陣子的朋友,說不定都已經有這種概念了:Hatha(哈達)瑜珈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好多年以前我在一個教室裡聽到工作人員如數家珍似的,對著新來的學員背著台詞,「哈達瑜珈傳承五千年……」,我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相對的,熱瑜珈、陰瑜珈則是二十世紀後期新開創出來的練習方式。

Paul Grilley 的講法,他練習 Hatha 瑜珈多年,還是常常會在靜坐時有些身體上的障礙,在解剖學、「道家瑜珈」(Taoist Yoga,別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真的不太理解)、傳統中醫經絡的幾個系統中,找到了一種可以與 Hatha 互補的練習方式。他稱為 Yin Yoga。

Paul Grilley 的「道家瑜珈」老師 Paulie Zink 也自稱是 Yin Yoga 的創始人(孰是孰非,對我們來說,不是重點,至少這兩位老師都沒把 Yin Yoga 拿去當註冊商標)。照 Paulie Zink 的說法,陰瑜珈是「為了促進成長、清除能量阻塞、增進循環的靜止動作」(而陽瑜珈則是「為了開發核心力量、肌肉緊實、平衡、促進活力的動作」)。

現在市面上常見到的陰瑜珈的練習原則,多半是依照 Paul Grilley 所描述規範的,像是停留在動作裡比較長一段時間(三分鐘,五分鐘,甚至更久),肌肉的力量盡量放鬆,以便讓結締組織得以有機會伸展,恢復,改善,進而活絡關節。

Paul Grilley 很清楚地指出,陰瑜珈並不是一套自足的練習系統。他的意思是,我們還是需要讓肌肉有足夠的時間運動(他認為肌肉屬陽,結締組織屬陰),只練陰瑜珈是不夠的。

以我自己來說,陰瑜珈最吸引我的,不是後來被愈來愈常見的「經絡瑜珈」式的練習說明(很多陰瑜珈的老師會說,「今天我們要伸展的是『肺經』」(或者肝經或者什麼經),而是 Paul Grilley 在 Yin Yoga 早期版本的副標題:Outline of a quiet practice

這是一種安安靜靜的練習。這是一種慢慢靜下來的練習。靜下來的可能是肌肉的掙扎力量,靜下來的可能是我們的呼吸,靜下來的可能是我們不斷向外追索的感官。

總之,能靜下來的,我們就享受靜下來的狀態。還沒能靜下來的,我們創造機會,創造空間,給足我們能給的時間,等等看,說不定,也能夠靜下來一點點。真的今天還靜不下來的,那就讓「想靜下來的要求」也靜下來吧。

會不會這樣安靜下來的練習方式,才是傳統的練習方式?

或者再跳一層吧。管它是不是真的五千年一萬年的傳承,我們就先靜下來一小段時間,看看我們自己到底多厭惡、多喜歡這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