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自己的聲音

經過這幾年的練習,終於慢慢開始,心裡、身體,慢慢學習到,不需要這麼用力。或者說,不需要這麼用這些個,一眼就看得到的氣力。 如果你閉上眼睛靜下來,不會感覺心虛。如果你清楚知道你站在哪裡,你要往哪裡去。 以大腿來說,前側的股四頭肌大概是最容易喚醒的肌群。股四頭肌沉睡不醒,當然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只有肌四頭肌拼命用力,應該也不是太歡樂的事。大腿內側、後側、外側,和前側的股四頭肌一樣重要,一樣都得喚醒。而且,一樣都不需要拼死命用力到底。 就好比 ujjayi 喉呼吸,不是要讓整間教室都聽得到你一個人的呼吸聲。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當然,也不是自己根本就聽不見自己呼吸聲的程度。你聽得見呼吸的聲音,這件事,只是個診斷用的工具,用來診斷身體、精神的狀態。或者連診斷都說不上,而只是觀察,觀察自己的呼吸到達什麼狀態,維持在什麼樣的品質。 呼吸平順,很好。吸氣吐氣的比例一致,非常好。胸腔在呼吸、腹腔在呼吸、背部在呼吸、四肢在呼吸、整個人全身在呼吸,非常非常好。接下來,呼吸的狀態、品質,又成為一項有用的工具,再進一步觀察身體更內在的細緻的變化。 吐氣到盡頭,轉進到吸氣的變化過程。吸氣到盡頭,轉進到吐氣的變化過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清楚。自然而然,有好些個平常注意不到的細節感受,就浮現出來了。有的人先看到某些比較細小的肌群,有的人先體驗到不同部位的伸展或者僵硬,有的人則可能是一些壓抑很久的情緒終於浮出水面。(是的,有時間、有空間、有耐性的話,是可以看到情緒冒出來,呼吸,喘口氣。) 腳底或者基礎能夠站得穩,核心或者其他大概該啟動的肌群能順利啟動(不用拼死命用力到底,如果可以的話),剩下真的就是呼吸,或者藉由觀察呼吸,像個睜大眼睛的好奇寶寶一樣,仔細看,看所有可能看得到的世界,像是抽離開來,自己站在自己旁邊,真的很關心,又很開心地,看著自己的一切。鉅觀、微觀都好。 誰還會在意,今天下腰之後,是不是能夠順利站起身來?誰還會在意,鴿王式或者舞王式裡後頭勺能不能碰到腳底板?你已經知道身體哪個部位要往哪裡去,(今天)能去到多遠,你已經有自信,接受現在的狀態,或者要多留下來一會兒再多看兩眼再坐三分鐘五小時,或者行李打包收好,該往下一站前進。 然後你可以放下姿式,放下體位法。或者說,你真的可以化身成為一個姿式、一種體位法。可以真的放鬆心情,放鬆呼吸。 然後你可以丟掉那些不需要再多想的念頭,那些不需要再多思考、準備的說辭。 然後你可以放鬆喉嚨,清楚而堅定(但真的不需要提高音量,你已經知道了),說出那些打從你心底湧出的話語。說給你自己聽,也說給其他想聽的人聽。

It Takes Time

常常有同學會問這種問題:「老師,我還要再練多久,才能做到這個動作?」 真的好難回答哦。至少以我的程度,真的覺得好難回答哦。 每個人練習的頻率不一,持續的耐性不一。每個人的身體、精神狀態不一。很多很多的變數,要回答,真的很不容易耶。 回過頭來說,如果不先預設「要是我一直努力練習,再過個幾年,一定可以做到這個動作吧」的想像,事情會不會輕鬆許多? 就像是 Richard Freeman 對謎一般的 mula bandha 的解說 :「每天每天,我們把家裡打掃乾淨,虔心祈禱神的降臨。如果哪天神真的降臨時,那是我們有幸。即使神沒有降臨,我們的心裡也是一樣歡欣。練體位法時的心態也是一樣,順位顧好,該啟動該放鬆的部位調整好,『mula bandha 女神』 會不會來,沒有人知道。但就是繼續準備著。」重點是,光是這個準備的過程,就很舒服,很愉快,很滿足了。 許多比較資深一點的練習者大概都能體會到,一個動作的準備,說不定得花好幾年的時間。而且整個過程,天知道會翻出多少一二十年前的舊傷,這舊傷,可能早就遺忘到身體、心靈的一個看不到的黑暗角落。運氣好的話,藉由練習某個動作的機緣,我們得以重新探索這道本來以為已經不見了的舊傷。運氣再更好一點的話,這舊傷可以慢慢的修復。然後,走著走著,終於也能夠意識到,練習某個動作到「看起來很到位」的程度,或許不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 還有一個練習時的竅門:為了「得到」一個動作,很可能得經過的路程是,「放棄」這個動作。 今天練習時,這個動作做得「不夠深」,可能是因為身體某些部位還不夠開展,還無法互相配合。拼命重覆一直一直在這個動作裡,未必是最好的出路。當然,適度重覆性的練習是很有幫助的。不過有些時候,練過就練過,就忘掉吧。繼續練習其他的動作。某一天,這些「其他的動作」,很可能就是讓身體、心靈準備好進入「那個動作」的最重要的橋樑。 真的不急。慢慢來。每個動作裡,都可以慢慢來。動作和動作之間的串連,也應該慢慢來。今天和明天,今年和明年,這十年和下一個十年,慢慢來。 回到上一次的問題,即使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練習的教室」、「找到一位適合自己的老師」,同樣也都得花時間、慢慢來。要花多久的時間?天知道。如果你花了時間下去,大概就會知道了。

看見了,怎麼辦?

瑜珈老師總是不斷破壞著練習同學的專注狀態。我們在同學們全心投入時,要嘛去按他們的背(例如 Paschimottanasana,大誤),要嘛去捉人家的手(例如,Marichyasana,也是 誤),直接入侵練習者的神聖空間。沒有這麼等而下之的老師,動口不動手的,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這個道那個,干擾一個又一個在動作中找尋平靜的心靈。 搞什麼啊?是啊,這的確就是一種破壞。但不幸的是,資質平凡如我輩者,就是需要不斷接受這種破壞,才能學習到一些個什麼。正如同瑜珈教室的存在,最終的目的,是希望練習者能夠離開教室。瑜珈老師的存在,也是在幫助同學,或早或晚,能夠與老師告別,邁向自己的練習。 前幾天課結束,某位好學深思的同學,在我動口又動手的過程後(總是重覆說著相同的話語:專注呼吸最重要,基礎站穩最重要,脊椎延展最重要,全神貫注最重要,心情放鬆最重要,專注呼吸最重要……),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你每次都說要專心呼吸,專心去感覺身體的延展,剛剛在練習時,好像真的有感覺到順著一吸一吐的節奏,手和腳真的分別輕輕地往相反方向延展開來了耶。這種時候,我該怎辦呢?」 該怎麼辦?我故作優雅地微笑,回答同學,「看見了就是看見了啊。就繼續專心你的呼吸,然後繼續看著吧。」 結果今天下午在一堂課上,一個貌似簡單無比的 Trikonasana,老師伸出雙手來提攜我,讓我注意到其實還能夠繼續延展下去。然後,那種感覺果然又出現了。我邊享受著,邊提醒自己沒什麼好貪戀的。今天鬆了,明天可能又緊了。sabbe savkhara anicca。 看見下雨了,怎麼辦?看見彩虹出現了,怎麼辦?看著身子變軟變硬了,怎麼辦?看著心情糾雜著,怎麼辦?討厭、喜歡,怎麼辦?小狗那麼可愛搖著尾巴,心愛的貓咪離去,應付不完的臭臉,貪心看不完的書,強迫症也似的每天清晨練習,追得人喘得要死的帳單,無緣的戀情,腦海縈繞不去的曲調,睡不著翻來覆去還是睡不著的夜晚,怎麼寫也寫不出來教自己滿意的文字,怎麼辦? 看見了,怎麼辦? 看見了就是看見了吧。sarva samskara anitya。至少看見自己看見了。那就繼續專心呼吸,然後繼續看著吧。